第十四回
下也来拍三掌可好柳大洪道:阁下是说,倘若阁下杀了吴三桂,天地会和沐王府群豪,都得听奉阁下号令李西华道:那可万万不敢。在下是后生小子,得能追随众位英雄,已是心满意足,哪敢说号令英雄
柳大洪点了点头道:那么阁下心目之中,认为隆武,永历,哪一位先帝才是大明的正统当年柳大洪跟随永历皇帝和沐天波转战西南,自滇入缅,经历无尽艰险,结果永历皇帝还是给吴三桂害死,他立下血誓,要扶助永历后人重登皇位。陈近南顾全大体,不愿为此而生争执,但这位热血满腔的老英雄却念念不忘于斯。李西华说道:在下有一句不入耳的言语,众位莫怪。柳大洪脸上微微变色,抢着问道:阁下是鲁王旧部当年明朝崇祯皇帝死后,在各地自立抗清的,先有福王,其后有唐王,鲁王和桂王。柳大洪一言出口,马上知道这话说错了,瞧这李西华的年纪,说不定还是生于清兵入关之后,决不能是鲁王的旧部,又问:阁下祖先是是鲁王旧部李西华不答他的询问,说道:将来驱除了鞑子,崇祯,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的子孙,谁都可做皇帝。其实只要是汉人,哪一个不可做皇帝沐小公爷,柳老爷子何尝不可台湾的郑王爷,陈总舵主自己,也不见得不可以啊。大明太祖皇帝赶走蒙古皇帝,并没去再请宋朝赵家的子孙,来做皇帝,自己身登大宝,人人心悦诚服。
他这番话人人闻所未闻,无不脸上变色。
柳大洪右手在茶几上一拍,厉声道:你这几句话当真大逆不道。咱们都是大明遗民,孤臣孽子,只求兴复明朝,岂可存这等狼子野心李西华并不生气,微微一笑,道:柳老爷子,晚辈有一事不明,却要请教。那便是适才提及过的。大宋末年,蒙古鞑子占了我汉人的花花江山,我大明洪武帝龙兴凤阳,赶走鞑子,为什么不立赵氏子孙为帝柳大洪哼了一声,道:赵氏子孙气数已尽,这江山是太祖皇帝血战得来,自然不会拱手转给赵氏何况赵氏子孙于赶走鞑子一事无尺寸之功,就算太祖皇帝肯送,天下百姓和诸将士卒也必不服。
李西华道:这就是了。将来朱氏子孙有没有功劳,此刻谁也不知。倘若功劳大,人人推戴,这皇位旁人决计不抢不去;如果也无尺寸之功,就算登上了龙庭,只怕也坐不稳。柳老爷子,反清大业千头万绪,有的当急,有的可缓。杀吴三桂为急,立新皇帝可缓。柳大洪张口结舌,答不出话来,喃喃的道:什么可急可缓我看一切都急,恨不得一古脑儿全都办妥了才好。
李西华道:杀吴三桂当急者,因吴贼年岁已高,若不早杀,给他寿终正寝,岂不成为天下仁人义士的终身大恨至于奉立新君,那是赶走鞑子之后的事,咱们只愁打不挎鞑子,至于要奉立一位有道明君,总是找得到的。
陈近南听他侃侃说来,入情入理,甚是佩服,说道:李兄之言有理,但不知如何诛杀吴三桂那奸贼,要听李兄宏论。李西华道:不敢当,晚辈正要向各位领教。沐剑声道:陈总舵主有何高见陈近南道:依在下之见,吴贼作孽太大,单在杀他一人,可万万抵不了罪,总须搞得他身败名裂,满门老幼,杀得寸草不存,连一切跟随他为非作歹的兵将部属,也都一网打尽,方消了我大汉千千万万百姓心头之恨。柳大洪拍桌大叫:对极,对极陈总舵主的话,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老弟,我听了你这话,心痒难搔,你有什么妙计,能杀得吴贼合府满门,鸡犬不留一把抓住陈近南手臂,不住摇动,道:快说,快说
陈近南微笑道:这是大伙儿的盼望,在下哪有什么奇谋妙策,能如此对付吴三桂。柳大洪哦的一声,放脱了陈近南的手腋,失望之情,见于颜色。
陈近南伸出手掌,向沐剑声道:咱们还有两记没击。
沐剑声道:正是伸手和他轻轻击了两掌。
陈近南转头向李西
柳大洪点了点头道:那么阁下心目之中,认为隆武,永历,哪一位先帝才是大明的正统当年柳大洪跟随永历皇帝和沐天波转战西南,自滇入缅,经历无尽艰险,结果永历皇帝还是给吴三桂害死,他立下血誓,要扶助永历后人重登皇位。陈近南顾全大体,不愿为此而生争执,但这位热血满腔的老英雄却念念不忘于斯。李西华说道:在下有一句不入耳的言语,众位莫怪。柳大洪脸上微微变色,抢着问道:阁下是鲁王旧部当年明朝崇祯皇帝死后,在各地自立抗清的,先有福王,其后有唐王,鲁王和桂王。柳大洪一言出口,马上知道这话说错了,瞧这李西华的年纪,说不定还是生于清兵入关之后,决不能是鲁王的旧部,又问:阁下祖先是是鲁王旧部李西华不答他的询问,说道:将来驱除了鞑子,崇祯,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的子孙,谁都可做皇帝。其实只要是汉人,哪一个不可做皇帝沐小公爷,柳老爷子何尝不可台湾的郑王爷,陈总舵主自己,也不见得不可以啊。大明太祖皇帝赶走蒙古皇帝,并没去再请宋朝赵家的子孙,来做皇帝,自己身登大宝,人人心悦诚服。
他这番话人人闻所未闻,无不脸上变色。
柳大洪右手在茶几上一拍,厉声道:你这几句话当真大逆不道。咱们都是大明遗民,孤臣孽子,只求兴复明朝,岂可存这等狼子野心李西华并不生气,微微一笑,道:柳老爷子,晚辈有一事不明,却要请教。那便是适才提及过的。大宋末年,蒙古鞑子占了我汉人的花花江山,我大明洪武帝龙兴凤阳,赶走鞑子,为什么不立赵氏子孙为帝柳大洪哼了一声,道:赵氏子孙气数已尽,这江山是太祖皇帝血战得来,自然不会拱手转给赵氏何况赵氏子孙于赶走鞑子一事无尺寸之功,就算太祖皇帝肯送,天下百姓和诸将士卒也必不服。
李西华道:这就是了。将来朱氏子孙有没有功劳,此刻谁也不知。倘若功劳大,人人推戴,这皇位旁人决计不抢不去;如果也无尺寸之功,就算登上了龙庭,只怕也坐不稳。柳老爷子,反清大业千头万绪,有的当急,有的可缓。杀吴三桂为急,立新皇帝可缓。柳大洪张口结舌,答不出话来,喃喃的道:什么可急可缓我看一切都急,恨不得一古脑儿全都办妥了才好。
李西华道:杀吴三桂当急者,因吴贼年岁已高,若不早杀,给他寿终正寝,岂不成为天下仁人义士的终身大恨至于奉立新君,那是赶走鞑子之后的事,咱们只愁打不挎鞑子,至于要奉立一位有道明君,总是找得到的。
陈近南听他侃侃说来,入情入理,甚是佩服,说道:李兄之言有理,但不知如何诛杀吴三桂那奸贼,要听李兄宏论。李西华道:不敢当,晚辈正要向各位领教。沐剑声道:陈总舵主有何高见陈近南道:依在下之见,吴贼作孽太大,单在杀他一人,可万万抵不了罪,总须搞得他身败名裂,满门老幼,杀得寸草不存,连一切跟随他为非作歹的兵将部属,也都一网打尽,方消了我大汉千千万万百姓心头之恨。柳大洪拍桌大叫:对极,对极陈总舵主的话,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老弟,我听了你这话,心痒难搔,你有什么妙计,能杀得吴贼合府满门,鸡犬不留一把抓住陈近南手臂,不住摇动,道:快说,快说
陈近南微笑道:这是大伙儿的盼望,在下哪有什么奇谋妙策,能如此对付吴三桂。柳大洪哦的一声,放脱了陈近南的手腋,失望之情,见于颜色。
陈近南伸出手掌,向沐剑声道:咱们还有两记没击。
沐剑声道:正是伸手和他轻轻击了两掌。
陈近南转头向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