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孔融闻言略有些恍惚,他想到过去的种种,只觉得恍若隔世。

  谁能料到,多年后,当初果身与曹操对骂,几乎与曹操不死不休的祢衡如今已被曹操重用;而当初大力居中说和,上书为曹操歌功颂绩,为二人牵桥搭线的孔融反而成了憎怨曹操的一方。

  孔融怔忡于世事无常,又恨自己当初被曹操蒙蔽,将野心者当成忠臣。

  “我未想到他竟堂而皇之地迁徙军机重地,毫不避忌地将天子视如无物。”

  孔融乃儒家传人,所讲究的正是一个“君君臣臣”。他早知道曹操有野心,但他没想到曹操的野心会这么大,还未真的统一天下,就敢大胆地架空天子的权利,丝毫不把他们这些汉臣放在眼里。

  郑平不是孔融,他虽然能理解孔融为国君而忧的心思,却始终对皇权缺少一分敬畏。

  他只道:“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

  万物皆有其运作的道理,不会因为君主的贤德与否而改变。

  或许刘协是一个好君主,但汉室倾颓已成必然之势,凭借个人之力,根本挽救不了汉朝数十年国祚的崩裂。

  除了迂腐的酸儒,大部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百家之士提出“五德终始论”,他们用“天命”洗白自己夺权的行为,却又教导子民有关儒家的“君君臣臣”之论,要求子民们恪守本分,不许向皇权发动挑战。

  郑平怕孔融因为研究儒家经学研究久了,将治民之器用以自治,故委婉地开口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