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明,难道都死于拳乱?”

  “闹拳的时候杀了很多人,全家被祸也不奇怪。尤其义和团打紫竹林,成千上万rén dà动干戈,洋人开炮鸣枪,义和团杀二毛子,彼此都很杀了一些人。可是这栋房子并没有被炮击的记录有没有火灾,吴鸿恩本人经营传统钱庄很少和洋人打交道,这一家人又怎么惹了义和团招来杀身大祸?这部分信息,得去找华界的关系问问看。”

  乔雪摇头道:“不需要那么麻烦,书籍会告诉我们答案。”

  她从图书馆一番寻找,找出好几本英国人记录庚子事变的著作以及当事人的日记还有照片。两人将几本书对着看,果然从里面发现了一条不被人注意的信息。

  在一本英国神甫的回忆录中记载,其在庚子之前于天津结识吴姓商人,并被他请到家里款待。只是这家人拒绝信教,所以在庚子期间并未能得到教堂的庇护。事后再去寻找,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栋空屋而且遭遇外力入侵,翻动得一塌糊涂。

  这位神甫这段记录是和他的工作有关,感慨吴家为何不肯皈依,否则肯定能得到祝福等等。除去这部分个人情绪的内容不谈,宁立言发现洋人的记录里提供了几个重要的情况。

  回忆录中写的吴姓商人应该就是吴鸿恩。在洋神甫的记载中,吴鸿恩不是一个普通的钱业商人,而是某位带兵大员的粮台。靠着战争发了横财,而他的主官又暴毙而死,他才得以返回家中安享晚年。

  由于吴家人不肯皈依让洋人很不满意,在记录中隐约透露出神甫的恶意。他怀疑吴鸿恩侵吞了本来属于主人的财宝,才有后来的富贵。吴鸿恩好心款待这位神甫,不但没得到祝福,还被人在书里指桑骂槐了一番,也算是有眼无珠。

  从年岁、籍贯以及洋人的记载分析,吴鸿恩很有可能是淮军中人。因为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期间长期住在天津,有不少淮军子弟在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吴鸿恩的钱业生意很可能也是和他们有关。

  淮军最出名的一点是一年发九次军饷称为“九关”,待遇之厚为全国各军之冠。除此之外还允许部下私自留存战利品贩卖,是以淮军尤其是将领里面很出了几个有钱人。当时粮台掌握全军钱粮事权极重,非亲信不能为。有一部分粮台还要负责帮大帅打理私人财务,主官的钱财都在自己手中掌握运营。

  从这些情况分析,吴鸿恩卷了长官钱逃跑这个说法,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根据这本日记中对吴鸿恩饮食起居的描述,其财富非常可观,传教士死乞白赖拉他入教,也是惦记上了这笔钱。

  一个颇有些财富的人,怎么也不该去住开洼地。根据洋人记录,吴鸿恩作风古板老派,对洋人不得罪可也不想和洋人合作。按说这样的人不至于成为拳民袭击目标,其全家下落就更为可疑。

  “又是一起全家失踪案!”

  宁立言和乔雪异口同声。两人发现吴鸿恩一家的处境和如今韩启泰一家惊人相似。都是全家离奇失踪,也都是家中被人捣毁,有人想要找什么,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只不过正值拳乱,随后又是八国联军,城中百姓死伤无数,即便是租界里也不安生。于一家一户的下落,并没人在意。如果不是乔雪他们翻阅故纸堆,根本无从发现。

  这两起相似的案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多半不是巧合那么简单。随后宁立言又想到另一点:韩启泰与吴鸿恩算是一代人,其主家借着拳乱趁火打劫杀人越货,这位大总管会不会也趁机做一次梁山好汉?

  乔雪跑出去,很快又抱了几本案卷回来。她看上去是个娇xiao jie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