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伏虎(上)
当年天津尚有九国租界的时候,以比租界的经营最为粗疏,经济最为落后。
当时比租界与俄租界比邻,租界土地共是七百四十亩。在天津城内,也有大批比利时商人以及投资。像是华比银行、世昌洋行都是比利时人的生意。天津最早的发电厂以及红、白、蓝三色有轨电车,都是比利时人投资兴建。所以老天津卫提起电力公司,都习惯叫做“比电”。
可是这帮比利时商人热衷于把资金投放到其他国家租界乃至华界,就是不愿意往本国租界里投资。从租界划定到比利时人主动把租界归还中国期间,在租界内惟一一家像样的工厂,便是英国人投资的蛋厂,其他工业为零。
租界里惟一的公共建筑,也只是一条环租界的柏油路。等到交割租界盘算账目的时候,中国政府更是发现,比利时人占了租界这许多年头,不但没赚到钱,反倒欠了三万多两白银的饥荒。急着把租界交给中国,就是为了赖账,可见洋人就没几个有好心眼。
由于比利时人财力不济,整个比租界基本只是挂了租界的名号,租界内的建筑布置,与划为租界之前并无显著变化。在中国接收之后,比租界变成了特四区,格局和基建,依旧保持原貌,与前清时相比并无太大改善。
位于郊区的小刘庄,便是这样一处所在。虽曾被划给了比利时做租界,可若问比利时人是何许人也,村民一准是摇头不知,也不知道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曾经归洋鬼子管理过。
小刘庄原本是天津城外,八国联军来的时候拆了城墙,城里城外便没了那么严格的分野。不管叫做比租界,还是叫做特四区,对村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多少变化。土里刨食填不饱肚皮,每日奔波,日子却越过越穷。外国人来之前如此,外国人来之后,依旧如此。
好在天津是个大码头,谋生的门路总比外地多些。随着难民日益增加,天津的地皮价格一路走高,村民们便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靠着吃瓦片填补收入,不至于挨饿受冻。
虽然那茅草搭建的房舍,低矮简陋,环境恶劣。但是对于那些手头不太宽裕舍不得住鸡毛店,偏又放不下架子去住窝棚的主来说,就是最理想的去处。
这种房屋的地段都算不上太好,与村子里原住民的房舍也有一定距离。这年月人心大坏,谁也信不过谁。
白日里大多数村民都去地里忙和,几条看家护院的大狗,则在这些院落附近转悠,不时发出威胁似地吼叫。但如果有细心人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狗的行动路线颇为诡异,吠叫时会有意避开一处单独的院落。
虽然看上去,这院落和村子里其他房子没什么不同,但是这些畜类的感觉确实比人类灵敏,尤其是在预知危险方面,更是如此。
这处院落是几个月前就被人租下的,村里人只管收房钱,其他事一概不问,这也是比城里方便的地方。私下里虽然有人看见时不时有女人过来,还有人拉着洋车往这边跑,很有些不寻常。但是这年月大家自顾不暇,除了巡捕,谁又有心思去理会旁人。
小院内,两个男子站在那里,看似无聊的抽着香烟,眼睛却警惕地四下张望。其中一个男子身高腿长格外显眼,若是云丽英未死,便能一眼认出这人就是她见过的张大个子。
房间里,三个男人团团坐在在土炕上,两口大号柳条旅行箱放在一边。其中一个男子年纪略轻一些,面皮白净相貌堂堂,跟两个相貌平庸的中年人坐在一起,更显得鹤立鸡群。一个中年人埋怨道:
“不是我说你,做买卖不把眼睛擦亮点,怎么就惹上了日本人?这年月谁不知道日本人难对付,杀了他们的
当时比租界与俄租界比邻,租界土地共是七百四十亩。在天津城内,也有大批比利时商人以及投资。像是华比银行、世昌洋行都是比利时人的生意。天津最早的发电厂以及红、白、蓝三色有轨电车,都是比利时人投资兴建。所以老天津卫提起电力公司,都习惯叫做“比电”。
可是这帮比利时商人热衷于把资金投放到其他国家租界乃至华界,就是不愿意往本国租界里投资。从租界划定到比利时人主动把租界归还中国期间,在租界内惟一一家像样的工厂,便是英国人投资的蛋厂,其他工业为零。
租界里惟一的公共建筑,也只是一条环租界的柏油路。等到交割租界盘算账目的时候,中国政府更是发现,比利时人占了租界这许多年头,不但没赚到钱,反倒欠了三万多两白银的饥荒。急着把租界交给中国,就是为了赖账,可见洋人就没几个有好心眼。
由于比利时人财力不济,整个比租界基本只是挂了租界的名号,租界内的建筑布置,与划为租界之前并无显著变化。在中国接收之后,比租界变成了特四区,格局和基建,依旧保持原貌,与前清时相比并无太大改善。
位于郊区的小刘庄,便是这样一处所在。虽曾被划给了比利时做租界,可若问比利时人是何许人也,村民一准是摇头不知,也不知道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曾经归洋鬼子管理过。
小刘庄原本是天津城外,八国联军来的时候拆了城墙,城里城外便没了那么严格的分野。不管叫做比租界,还是叫做特四区,对村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多少变化。土里刨食填不饱肚皮,每日奔波,日子却越过越穷。外国人来之前如此,外国人来之后,依旧如此。
好在天津是个大码头,谋生的门路总比外地多些。随着难民日益增加,天津的地皮价格一路走高,村民们便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靠着吃瓦片填补收入,不至于挨饿受冻。
虽然那茅草搭建的房舍,低矮简陋,环境恶劣。但是对于那些手头不太宽裕舍不得住鸡毛店,偏又放不下架子去住窝棚的主来说,就是最理想的去处。
这种房屋的地段都算不上太好,与村子里原住民的房舍也有一定距离。这年月人心大坏,谁也信不过谁。
白日里大多数村民都去地里忙和,几条看家护院的大狗,则在这些院落附近转悠,不时发出威胁似地吼叫。但如果有细心人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狗的行动路线颇为诡异,吠叫时会有意避开一处单独的院落。
虽然看上去,这院落和村子里其他房子没什么不同,但是这些畜类的感觉确实比人类灵敏,尤其是在预知危险方面,更是如此。
这处院落是几个月前就被人租下的,村里人只管收房钱,其他事一概不问,这也是比城里方便的地方。私下里虽然有人看见时不时有女人过来,还有人拉着洋车往这边跑,很有些不寻常。但是这年月大家自顾不暇,除了巡捕,谁又有心思去理会旁人。
小院内,两个男子站在那里,看似无聊的抽着香烟,眼睛却警惕地四下张望。其中一个男子身高腿长格外显眼,若是云丽英未死,便能一眼认出这人就是她见过的张大个子。
房间里,三个男人团团坐在在土炕上,两口大号柳条旅行箱放在一边。其中一个男子年纪略轻一些,面皮白净相貌堂堂,跟两个相貌平庸的中年人坐在一起,更显得鹤立鸡群。一个中年人埋怨道:
“不是我说你,做买卖不把眼睛擦亮点,怎么就惹上了日本人?这年月谁不知道日本人难对付,杀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