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赎票(下)
��,当下连忙道:“这怕是让您见笑了,上学的时候,每日往来除了茶馆就是戏园子。您要是问我平剧,或是相声大鼓子弟书我是专家,您要是说这文墨,当时就没学好。放下这么久,早就荒废了。到报社怕是连个大样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当主笔。到时候不光丢我的脸,连郑先生您这个举荐人的面子都丢光了。”

  王仁铿倒也不恼,依旧不紧不慢道:“宁三少不欲从文,便是一心从商了?我在庸报访事,耳目倒还灵光。宁三少一宝打坍万国花会的新闻,现在可还是报纸上的热点新闻。袁彰武跑了,他的那些买卖却跑不掉,尤其是那些码头。袁彰武不过是个江湖草寇,码头在他手里,也就是贩些私货烟土,要是到了能人手中,不但可以变成金矿,还可以拿来救国。”

  宁立言长出口气,心知王仁铿的兴趣终于从自己身上,转移到这些码头上了。

  他留下来谈判,固然是给那些人数钱的工夫,更重要的还是要给自己弄一道护身符。

  王仁铿这种人杀人如麻,光靠姜般若的面子和关系并不保险。要想让他放弃杀心,最好的办法,还是给他利益。让他知道,放过自己比杀了自己获益更多,自然就会放弃杀人的念头。

  要想让他动心,自然就得有筹码,而自己手里最大的筹码,就是那些码头。不管是复兴社还是特务处,都有个共同的问题,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他们的视线全在上层,与下层的往来不多,控制力度更差。对于江湖上的人物会收买利用,但是不大看得上,在帮会里的势力有限。对于车站、码头乃至脚行就更是隔了一层,无法操纵。

  这些人在体面人眼里,不过是社会的残渣,见不得太阳的老鼠与蛆虫。但事实上,这些被看不起的人,控制着这座城市的交通运输,航运枢纽。

  自己前世袁彰武能得日本人重用,就是因为日本人发现,自己派扛着大枪的士兵运送物资还不如雇佣混混安全,所以才要大力重用帮会中人。

  王仁铿的见识没到这一步,他对于码头和混混的认识还是两点,第一这些人可以帮自己运私货,第二这些地方是财源。

  王仁铿是个很能花钱的人,只看他住的环境就知道,这人过不了苦日子。经费里一大部分都是用来享受,而不是花在工作上。

  他如此,他手下的人也如是,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很大。而现阶段军统的经费偏又紧张得要命,由于全面战争没爆发,特务处的经费没有专项拨款,全靠东挪西借,否则王仁铿也不至于沦落到绑票的地步。

  他原本想吸收自己入伙,也多少是看上了自己身上的潜力。现在见自己拒绝的意识坚决,就退而求其次,想要在码头上做文章了。而这正是宁立言准备用来换取自身安全的最大筹码。

  无欲则刚,没有需求的人最可怕,有所求,就可以交易。终归是出身于商贾人家,谈生意的本事算是家学,不需要别人教。论起杀人的手段,五个自己也比不上一个王仁铿,可要是论谈生意,多半就要反过来。

  “郑先生见笑了。袁彰武留下的生意是不少,不过大多都是见不得人的,于阴德有亏,多半不会再经营。至于那些码头……冲锋陷阵的不是我,将来在码头分配上,我怕也分不到什么。”

  “这话就不对了。你出钱,刘光海出力,要说分利,最少也是个对半。哪能一个人独吃独占,没有这个规矩。”王仁铿道:“再说码头在刘光海手里何在袁彰武手里没什么区别,到了宁三少手里就不一样了。如今的时局不稳,码头关系重大,已经不单纯是生意,而是……战场!”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