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下马威(上)
��命功臣。对,就是革命功臣!咱能要么?咱天津卫的爷们,要的是脸,要是一要他那勋章,咱不成了贪小便宜了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您看那,对,就您手摸那地方往左一点,那地方那窟窿,就是让清兵拿枪打的。我当时有钱修车,就是不修,我得留着当个念想。后来坐我车那玩意,成了嘛国会议员了,还坐过一回我的车,我这一道就没理他。什么东西!为了五千大洋就把自己给卖了,当了那个嘛……猪仔!对,就是猪仔!您说说,好好的人不当,非得当猪,要早知道这个,我当初就不拉他!您别乐,这是真事,一点不掺假……”
有这么个人物一路讲着自己与这部破车的光荣历史,宁立言倒也不觉得闷,连带紧张感都消失了大半。只不过下车时一看时间,才发现坐这辆汽车比坐人力车还要慢一些。
当下天津四国租界里,属意租界最为冷清。整个租界居民不到一万人,学校里就更没几个学生。再说这个时候正是学校上课的时候,附近没什么行人,买卖家就更少。只有几个卖吃食的人在那耗时间,全等着中午放学的时候,赚这帮小少爷小小姐的零花钱。
宁立言买了两块熟梨糕,就和人攀谈上。他受过特工训练,于如何询问事情上,算是个专业人士。几句问下来,大概的情形就有所了解。
能在这所教会学校读书的,就没有普通人,家里要么是大老板,要么就是曾经手握生杀大权的显赫人物,一到放学的时候,门口都是汽车,要是坐人力车来接孩子放学,自己都觉得丢人。
天津卫这地方的好处,就是有钱人固定,汽车也很固定。只一看汽车的款式颜色,就知道这是哪个宅门的座驾。也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有陌生车辆出现,人们就非常注意。就在汤家小姐被绑架之前的几天,小学附近就有一辆陌生的雪佛兰来回转悠,引起过这些小商贩的关注。
雪佛兰这种车型在南方常见,在北方却不流行,这些摆摊的小贩又都是耳报神。天津的大宅门谁家养什么车都能如数家珍的报出来,就像说相声的使《菜单子》。一看就知道,这部车是外来户,根本不是天津那些财主的座驾。
只不过当时没人往绑架的事情上想,只当是这小学来了个新学生,家里打肿脸充胖子,买不起汽车就租了辆汽车撑门面。等到汤家的事情发作,才想起来这车多半是绑匪的作案工具。
除了这个情况,再有就是这里多了一个卖吃食的。在事发前一个月,两个河南口音的在这卖胡辣汤。本来以为他们是逃难的,也没人在意,可是这两人为了跟这帮卖吃食的套交情,每天早、中、晚必然撒一圈烟卷,这反倒让人起疑心。
一天最少两包“红锡包”,这得卖多少碗胡辣汤才能赚回来?小本经营锱铢必较,这两人大方的有点过分。再说他们每天对生意不上心,反倒是忙着和接送孩子的司机聊天闲扯淡。等到汤家的事情发作之后,这胡辣汤的摊子也就收了,再没看到他们出现过。这一来等于不打自招,这两个想必就是绑匪的同伙。
了解完了这堆情况,时间就快到了中午,陆续有汽车过来接人。每辆车除了司机,基本都多了一个男仆。看来汤家的事表面上没什么动静,实际已经惊动了意租界的各大宅门,大家都有了防范。
等到上了汽车,老谢问道:“您老是个侦探,还是警察?”
“猜出来了?”
“看您说的,这年头除了这两行人,谁愿意管这闲事?再说我也听明白了,绑票!好家伙的,这案子可邪乎。还是绑架的小学生,您说说,这不丧尽天良么?有能耐跟家大人使去,跟小孩子来劲算嘛本事!真格的,您老是侦探?”
�
有这么个人物一路讲着自己与这部破车的光荣历史,宁立言倒也不觉得闷,连带紧张感都消失了大半。只不过下车时一看时间,才发现坐这辆汽车比坐人力车还要慢一些。
当下天津四国租界里,属意租界最为冷清。整个租界居民不到一万人,学校里就更没几个学生。再说这个时候正是学校上课的时候,附近没什么行人,买卖家就更少。只有几个卖吃食的人在那耗时间,全等着中午放学的时候,赚这帮小少爷小小姐的零花钱。
宁立言买了两块熟梨糕,就和人攀谈上。他受过特工训练,于如何询问事情上,算是个专业人士。几句问下来,大概的情形就有所了解。
能在这所教会学校读书的,就没有普通人,家里要么是大老板,要么就是曾经手握生杀大权的显赫人物,一到放学的时候,门口都是汽车,要是坐人力车来接孩子放学,自己都觉得丢人。
天津卫这地方的好处,就是有钱人固定,汽车也很固定。只一看汽车的款式颜色,就知道这是哪个宅门的座驾。也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有陌生车辆出现,人们就非常注意。就在汤家小姐被绑架之前的几天,小学附近就有一辆陌生的雪佛兰来回转悠,引起过这些小商贩的关注。
雪佛兰这种车型在南方常见,在北方却不流行,这些摆摊的小贩又都是耳报神。天津的大宅门谁家养什么车都能如数家珍的报出来,就像说相声的使《菜单子》。一看就知道,这部车是外来户,根本不是天津那些财主的座驾。
只不过当时没人往绑架的事情上想,只当是这小学来了个新学生,家里打肿脸充胖子,买不起汽车就租了辆汽车撑门面。等到汤家的事情发作,才想起来这车多半是绑匪的作案工具。
除了这个情况,再有就是这里多了一个卖吃食的。在事发前一个月,两个河南口音的在这卖胡辣汤。本来以为他们是逃难的,也没人在意,可是这两人为了跟这帮卖吃食的套交情,每天早、中、晚必然撒一圈烟卷,这反倒让人起疑心。
一天最少两包“红锡包”,这得卖多少碗胡辣汤才能赚回来?小本经营锱铢必较,这两人大方的有点过分。再说他们每天对生意不上心,反倒是忙着和接送孩子的司机聊天闲扯淡。等到汤家的事情发作之后,这胡辣汤的摊子也就收了,再没看到他们出现过。这一来等于不打自招,这两个想必就是绑匪的同伙。
了解完了这堆情况,时间就快到了中午,陆续有汽车过来接人。每辆车除了司机,基本都多了一个男仆。看来汤家的事表面上没什么动静,实际已经惊动了意租界的各大宅门,大家都有了防范。
等到上了汽车,老谢问道:“您老是个侦探,还是警察?”
“猜出来了?”
“看您说的,这年头除了这两行人,谁愿意管这闲事?再说我也听明白了,绑票!好家伙的,这案子可邪乎。还是绑架的小学生,您说说,这不丧尽天良么?有能耐跟家大人使去,跟小孩子来劲算嘛本事!真格的,您老是侦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