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解斗
徒弟在火车站扣住,送交日本特高课手中。

  那时候的袁彰武已经是天津汉奸队伍里一员悍将,组建“袁部队”号称袁司令。手下这些混混,也使枪弄棒的,成了一方人马。自己虎落平阳,最后在栽倒这些人手里,算得上死不瞑目。老天开眼,又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袁彰武就非死不可。

  宁立言鼻子里轻哼一声,“三儿!我看你是越活越糊涂了,我连你师父是谁都知道,还能不知道你什么辈?二转七七剩此垆,须从瓶鼎用功夫,苦心记取安和庆,日月巍巍照玉壶!门里的传道诗会背么?懂这个的,会是冒充的?我拜师西头刘桂希,正式入门受香,开堂传法,清帮二十二代通字辈归帮兴武六,跟你师父嘉海巳白云生同辈,你说咱两怎么论?再看看这个,你认识不认识?”

  说话之间,宁立言将自己的拇指高高挑起,露出那枚精光闪烁的黄铜扳指。苏兰芳那边立刻有人低声道:“十三太保扳指!是门里的十三太保扳指!这真是刘太爷的徒弟,还是心腹的徒弟!”

  清帮起于漕运,最早乃是运河上的漕丁以及苦力脚夫为了保卫自身,与其他组织争斗而成立。当时运河上生存艰难,要想活下去不被人欺负,第一要敢打敢拼,第二要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是以帮会内部极重尊卑,小辈的势力再大,遇到潦倒长辈也要磕头行礼,点烟敬茶。

  宁立言拿着辈分说事,还真让袁彰武没话可说。而宁立言背诵的帮里传道诗和这枚十三太保扳指,也证明了他是刘桂希徒弟这个身份无可置疑。

  天津清帮分为三派,一是袁家二少袁克文在天津传道收徒,收的都是文人墨客再不就是梨园子弟,和底层社会牵扯不多;二是山东厉大森在天津大开山门,不问愚贤一概收容,天津大批城狐社鼠基本都是这一支的鲁传清帮;三就是天津本土清帮,弟子门人较少传承不广,其中最出名的是清末时大名鼎鼎的李金鏊。

  李金鳌为人慷慨侠义,有燕赵侠士遗风。想当年和京剧名伶杨小楼结拜金兰,在天津混混里名声极好,很多人将其看作义侠,而不以混混看待。其弟子门人不多,到现在最有名望的就是西头刘桂希。

  刘桂希本人的势力一般,在西头管着几十个苦力工人,勉强混口饭吃。在天津帮会里不算要角,也没几个人尊敬他。但是他辈分极高,乃是清帮二十一代“大”字辈大佬,与袁彰武的师爷厉大森平辈,宁立言拜他为师,袁彰武在他面前就只能自居晚辈。更要命的是,他手里这枚十三太保扳指。

  清帮成立乃是依托于漕运,这也注定清帮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必然紧密。前清时乾隆下江南,于杭州粮帮公所孝祖入门,并赏赐龙头棍、龙鞭作为清帮镇帮之宝,帮内以御赐之物动刑,不需上报官府,打死犯法帮众无罪。

  作为回报,清帮当时将两方上好风磨铜熔炼重铸,打造了十三枚扳指,代表当时帮内最大的十三家码头,是为十三太保。扳指上刻海水波纹,饕餮图案,内环里则铸造着“一”到“十三”的数字,按照各自码头对应。当时有一条龙鞭压太平,十三太保漕运兴的民间谚语。

  这些扳指一部分被乾隆赏给送给宗室子弟亲信臣公,另外几枚则在清帮的大帮头目手中。谁拿着这个扳指,就等于在帮里有一份股份,只要清帮还在,他们就有一份钱粮。

  时过境迁,如今十三太保扳指几经易手,大多下落不明。天津刘大爷手中这枚扳指传承自李金鏊,却是帮内皆知之事,整个天津卫,也只有两枚这样的扳指,一个在庆王府,另一个就在刘桂希手中。

  能把这枚扳指赏给弟子,就可知宁立言在刘桂希心中地位不低,不是普通记名弟子可比。袁彰武如果对宁立言不敬,刘桂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