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顺皇帝要见血
��后世的电影,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这些剧本只要搞成功,那不仅能在军中掀起将士对满清的蔑视和痛恨,还能在民间卷起巨浪。

  当然,这封信还有可能先在江哲、沈楠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来。郑芝龙却不去想这个!

  一些事上他会顾及手下人的感受,可却不意味着他事事都要先考虑他们的心思。

  停下笔,郑芝龙看着信纸上一个个小方块字,心中还很有成功感的。这三年来他常有练字,如今的亲笔字虽也不能夸一声好,但至少能见人了。

  “把这封信传去金陵。”郑芝龙向人吩咐了一声,接着就使人给自己披甲,再叫马兵准备好,他要带人出去看一看。

  大军在杨村已经停了三天,雨水都停下来了,城外的大顺军骑兵也不见身影了,那些个在顺军马兵的追击下幸运的逃到杨村的官员仆人们也越来越少,莫不是当官的都被捉光了,大顺军也都退了?

  郑芝龙要上外看一看。

  当然他不是亲自出马,他只是站在杨村小两丈高的围墙上,等着外出的马兵禀报。

  ……

  此刻的武清县里。

  无数当地百姓在白广恩、马科两部军兵的监视下正紧张的忙碌着,他们正把一颗颗被砍倒的树木做成一辆辆笨重但却结实的盾车。

  想要对津门卫形成威胁,想要面对郑军犀利的枪炮,盾车就是必须的防具。

  虽然两人根本不想对杨村发起进攻,更不想对津门卫发起攻势,可显然的,这事儿由不得他们。

  京城的李自成又传来圣旨了,虽然对二将上缴的缴获挺满意的,白银哗哗的流尽了李自成的金库里,可他对津门的崇祯帝依旧执念未消啊。如是白马两部就在郝摇旗、张鼐、罗虎的督促下,准备对杨村发起进攻了。

  白广恩、马科心里明白,李自成这哪里是对崇祯帝执念未消啊,这分明是对他们两个的实力未损执念未消。

  俩人不去见见血,不与明军结一结仇恨,恐怕李自成是不会安心的。看唐通是甚样待遇。

  而至于崇祯帝,如今的条件下,李自成就是全军倾师来战,也把人奈何不得了。

  津门卫城高有三丈五尺,这个算盘城位于三岔河口的西南,西面、东面、北面三面环水,可不好打。

  原本是一座土城,建于永乐年间,到了弘治年间进行了一次修葺,变作了砖包城,东面的城基略向外移了些,由东距卫河(海河)从250步,改为200步。

  那卫河河面上就停着沈廷扬的一艘艘沙船,内中包括了数十艘武装沙船,还有郑家水师的大中小型战船,控制范围直接覆盖到三岔河口。

  就他们这连个舢板都没的队伍,凭什么去打津门卫城?

  当卫河上的大小战船都是摆设么?

  (卫河就是后世的海河,在宋朝时,津门到渤海的这段干流为宋辽界河的下游段,至金、元时改称直沽河、大沽河。到了明朝就是卫河了,那宽度是挺宽的,可不是狭窄的运河)

  想明白了的两人也索性认命了。

  李自成想看到他们与明军见血,那就好好地见一见血好了。

  横竖谁家的军中都有新兵。把新兵驱赶着上前送死就好了。

  只要把握住家丁和老兵,那就把握着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