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治国之道
 不管她们是否赞同孙荻的说法,可是孙荻能说出这番话,本身就不简单啊。

  张皇后不禁赞道:“你这小姑娘,小小年纪便如此了得,长大了哪还得了?”

  孙荻俏面微红,赧然道:“张姨过奖了,其实这话不是小女说的,而是李公子说的,当时小女也有此疑问,李公子便是这般说辞,小女……觉得挺有道理的。”

  张皇后又问道:“那李公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孙荻沉吟道:“李公子曾说过,自三皇五帝以来,人的道德水平是逐渐下降的,夏启废除禅让制,继禹立夏,是第一次下降。

  周代商,文王作为诸候,趁商朝主力在与东夷作战,联合各小国灭商,迫纣王自焚,是第二次下降,春秋以家臣轼主君,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为第三次下降,后魏代汉、晋代魏,刘宋代晋,乃至齐梁陈,是为第四次下降,及唐朝宫庭秽乱,唐玄宗李隆基强抢儿媳杨玉环,是为第五次下降,再到唐末五代,兵慌马乱,人皆草芥,凡兵强马壮者,可当皇帝,至宋太祖陈桥兵变,宋太宗斧声烛影,是为第六次下降。

  宋朝程灏、朱熹等人创立理学的原意是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平,奈何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从禁锢人性着手,想人性岂是能禁锢得住,无非是钳口而己,久而久之,大家表面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坏水,一窝伪君子罢了。

  后心学出世,提倡致良知,结果心学成为朝堂斗争的工具,凡政见不同者,是道德不足,良知有缺,至此,世风彻底崩坏,人心再难挽回,在江南一带,老僧呷伎,名伎礼佛,各种奇闻怪事层出不穷,纵有一二君子,亦是荷花自清而难清及淤泥。

  故李公子治国,若空谈道德,只会重演自万历以来的党争,不如以利导之,凡利之所向,亦人心所向。”

  周后与张皇后沉默了。

  她们想到,崇祯这十七年来宵衣旰食,为国操劳,却难挽天倾,不就是人心不古么,满朝上下,空谈道德,到了需要出力的时候,又个个推托不前。

  周后曾为崇祯筹饷,找到周国丈,结果只拿出五百两银子,而李信抄了周国丈的家,足足抄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家产,张皇后的父亲张皇亲,也是一毛不拨,最终百万家产便宜了李信。

  反观崇祯,不知道变通,只要求一味的愚忠,群臣表面唯唯,实则阴奉阴违。

  “哎~~”

  周后不由叹了口气,只觉意兴索然,

  本来她还有些幻想的,想通过周菡,旁敲侧击,说服李信,把江山还给崇祯,可纵是还回去又能如何,该亡的还是要亡,亡在别人手里,朱家会非常凄惨,相对而言,李信待朱明皇室很是仁至义尽了。

  孙荻看了眼两位皇后,又道:“前面娘说李公子不读书,其实李公子每天都会抽出点时间,用来著书立说,这次小女刚好带了几本书,给大姑和张姨过目。”

  费珍娥会意的打开了一个小包裹,把书呈上去。

  有《红楼梦》,《李公子诗词集》,《唯物辩证法》,《帝王论》,《契约论》,《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十来本。

  两位皇后大感兴趣,各自翻阅。

  张皇后拿的是红楼梦,周后拿的是李公子诗词集,显然,两位皇后对后面的几本书不感兴趣。

  “侄女,可是侄女来了?”

  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了惊喜声音,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