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以势相逼
��姓,此系失策,但当时吴三桂手下有近四万精兵,可以分出万余护送百姓,他亲率两万入关,还可从山海驻军中抽出数千精兵,日夜兼程,驰抵北京,代替太监和市民守城,倘能如此,李贼哪能破去北京,同时也可使守居庸关与昌平的明军士气大振,不会开关迎贼,故单就吴三桂借保护宁远百姓之名,不肯迅赴危城,以救君父之难来看,能算是忠臣么?”
多尔衮点头道:“说得好。再说下去!”
洪承畴道:“倘若吴三桂真是大明忠臣,当他知道崇祯陷入死局之后,应立即誓师讨贼,号召各地义师,会师燕京城下,义无反顾,然而臣问了杨珅,吴三桂并未号召天下讨贼,甚至还夺了蓟辽总督王永吉的标营,迫使王永吉逃往天津,可见此人举棋不定,首鼠两端,私心保存实力是真,空谈恢复明朝江山是假。
臣建议王爷趁此良机,迅速向山海关进兵,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倘若我不下手,一俟李贼和信贼决出胜负,只怕吴三桂会降贼。”
多尔衮惊问:“吴三桂真能降贼?”
洪承畴道:“吴三桂乃一识时务之人,只要贼开出足够优厚的条件,必降,他若不降,山海卫必不可守,况且他引兵退回山海卫,未必就没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多尔衮又问道:“贼从关内攻破山海城容易么?”
洪承畴点了点头:“非常容易。”
“为何?”
多尔衮不解道。
洪承畴解释道:“臣出关之前,曾在山海卫驻军多日,对当地的地理形势较为清楚。
洪武年间,徐达率领明军北征,修筑山海城,历代以来,靠长城界南北,所谓山海关,是指山海城的东门而言,故而建的坚固雄壮,门外又有瓮城,城墙高厚,形如天堑。
关门向东,而瓮城门偏向东南,所以攻关之敌纵用红衣大炮也射不中山海关门,同时瓮城之外,又修了有东罗城,可驻屯人马。
而山海卫西城墙因对内,在徐达眼里并不重要,只匆忙修筑,城墙低薄,城楼简陋,后人增修西罗城,也备而不用,草草从事。
如贼从关内来攻,吴三桂知西城墙不可守,必出关在石河两岸和石河滩上作战,一旦战败,贼兵乘机猛追,必尾随关宁败军抢入西罗城,再乘关宁兵惊魂未定,攻破卫城不难。
故以臣愚见,请摄政王爷复书吴三桂,谕其投降我朝,同时我八旗兵转路向南,日夜兼程,直趋山海关,实为上策,请王爷斟酌!”
多尔衮用力一拍大腿,连声赞道:“洪享九啊洪享九,我大清得你,胜过十万精兵啊,好,就照你说的办!”
洪承畴又道:“摄政王爷,给信贼的书信,也可送去了,王爷与他相约共击闯贼,并隐约透露给闯贼知晓,二贼既便不起内哄,也必嫌隙更增。”
多尔衮点了点头,随即向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宣布了全军折向山海卫的决定,均是情绪振奋,纷纷叫好。
次日清晨,有快马把给李信的书信送出,另有给吴三桂的劝降信也交杨珅与郭云龙带回。
信中写道:我朝闻贼攻陷京师,明主身陷囫囹,不胜发指,所以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义无反顾,剿灭流贼,出民水火,尔往日虽与我大清为敌,今日不必因往年旧事,尚复怀疑,昔日管仲射桓公中钩,后桓公重用管仲,称为仲父,以成霸业,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
多尔衮点头道:“说得好。再说下去!”
洪承畴道:“倘若吴三桂真是大明忠臣,当他知道崇祯陷入死局之后,应立即誓师讨贼,号召各地义师,会师燕京城下,义无反顾,然而臣问了杨珅,吴三桂并未号召天下讨贼,甚至还夺了蓟辽总督王永吉的标营,迫使王永吉逃往天津,可见此人举棋不定,首鼠两端,私心保存实力是真,空谈恢复明朝江山是假。
臣建议王爷趁此良机,迅速向山海关进兵,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倘若我不下手,一俟李贼和信贼决出胜负,只怕吴三桂会降贼。”
多尔衮惊问:“吴三桂真能降贼?”
洪承畴道:“吴三桂乃一识时务之人,只要贼开出足够优厚的条件,必降,他若不降,山海卫必不可守,况且他引兵退回山海卫,未必就没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多尔衮又问道:“贼从关内攻破山海城容易么?”
洪承畴点了点头:“非常容易。”
“为何?”
多尔衮不解道。
洪承畴解释道:“臣出关之前,曾在山海卫驻军多日,对当地的地理形势较为清楚。
洪武年间,徐达率领明军北征,修筑山海城,历代以来,靠长城界南北,所谓山海关,是指山海城的东门而言,故而建的坚固雄壮,门外又有瓮城,城墙高厚,形如天堑。
关门向东,而瓮城门偏向东南,所以攻关之敌纵用红衣大炮也射不中山海关门,同时瓮城之外,又修了有东罗城,可驻屯人马。
而山海卫西城墙因对内,在徐达眼里并不重要,只匆忙修筑,城墙低薄,城楼简陋,后人增修西罗城,也备而不用,草草从事。
如贼从关内来攻,吴三桂知西城墙不可守,必出关在石河两岸和石河滩上作战,一旦战败,贼兵乘机猛追,必尾随关宁败军抢入西罗城,再乘关宁兵惊魂未定,攻破卫城不难。
故以臣愚见,请摄政王爷复书吴三桂,谕其投降我朝,同时我八旗兵转路向南,日夜兼程,直趋山海关,实为上策,请王爷斟酌!”
多尔衮用力一拍大腿,连声赞道:“洪享九啊洪享九,我大清得你,胜过十万精兵啊,好,就照你说的办!”
洪承畴又道:“摄政王爷,给信贼的书信,也可送去了,王爷与他相约共击闯贼,并隐约透露给闯贼知晓,二贼既便不起内哄,也必嫌隙更增。”
多尔衮点了点头,随即向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宣布了全军折向山海卫的决定,均是情绪振奋,纷纷叫好。
次日清晨,有快马把给李信的书信送出,另有给吴三桂的劝降信也交杨珅与郭云龙带回。
信中写道:我朝闻贼攻陷京师,明主身陷囫囹,不胜发指,所以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义无反顾,剿灭流贼,出民水火,尔往日虽与我大清为敌,今日不必因往年旧事,尚复怀疑,昔日管仲射桓公中钩,后桓公重用管仲,称为仲父,以成霸业,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