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四章 尝试
�在场都是部堂,耳目众多,对此多少有些了解。

  一行人聚拢,却因在皇宫外,连张座椅都没有,便站在那儿。

  户部尚书杨一清关切地问道:“梁中堂,有何大事要跟我等宣布?可是朝中出了了不得的事情?”

  刑部尚书张子麟道:“这两月不少上奏留中不发,是否与此相关?”

  梁储道:“乃是有关西北用兵之事。”

  本来众人都以为梁储有什么要紧事跟众人商议,等其把当日所论说出后,在场人等难掩心中失望,便在于他们觉得这件事不需让朝官探讨。

  兵部尚书王琼道:“陛下于西北整饬军务,未对兵部下过出兵御旨,可是最近北疆局势又有变化?”

  梁储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从西北传来消息,说是草原部族贼心未死,几个部族联合起来侵犯大同,有意挑衅,陛下已跟军中将领商议,决定于近日出兵,反击狄夷的挑衅。”

  说到这里,梁储将目光落在沈溪身上,不少人也在偷瞄沈溪的反应,见沈溪神情泰然自若,未表现得多惊讶,纷纷揣摩。

  王琼道:“但到现在,兵部尚未收到风声……不知情况是否属实?”

  按照王琼的意思,出兵这么大的事,若是连兵部都不知晓,那是无法作数的,但王琼也知皇帝做事不循常理,本来朱厚照就在西北,说要出兵乃旦夕之事,根本不用跟兵部商议。

  梁储解释:“是王伯安写来的信函,于昨夜四更天送到,来不及跟诸位说明。”

  “啊?”

  那边李鐩很意外,看着王琼,“伯安的来信?难道德华不清楚?”

  王琼并未有任何情绪变化,道:“那看来确实关系重大。”

  以他的意思,情况紧急确实不该先知会兵部,而应跟内阁首辅汇报,这是王守仁顾全大局的表现,而没有追究王守仁知情不报的意思。

  李鐩又看了看沈溪,道:“之厚对此如何看?”

  李鐩不问沈溪是否知晓,也跟他之前多番见沈溪,甚至跟沈溪同来的路上还在说及西北军情,沈溪明确表示对皇帝行事不了解有关。

  在李鐩看来,沈溪没有道理在这种事上隐瞒,甚至觉得皇帝到西北,有跟沈溪较劲儿之意。

  沈溪道:“若只是些许鞑靼人骚扰边陲,便喊打喊杀,还要出塞还击,实在没那必要。”

  李鐩道:“那之厚认为如何才合适?”

  沈溪环顾一下四周,道:“即便出兵,也得适可而止,犯不着倾巢而出,更不能以陛下出关塞犯险。”

  之前沈溪还说不支持出兵,随即又说出兵也行,只要不把战事扩大便可,说明沈溪在这件事上没有太过强烈的主观见解,有一定商议余地。

  也是沈溪清楚,他现在在朝中位在梁储之上,若他态度鲜明且坚定,连梁储都不好反驳,他必须要顾全梁储的面子。

  “如此也对。”

  梁储接过话茬,“以在下看来,陛下不应贸然领兵出塞,而应将那些纠结在一起犯边的部族的情况调查清楚,再随机应变。”

  靳贵对此有自己的见解,“我等不在西北,所查之事不多,若上奏请陛下不出兵,陛下未必会听从,倒是伯安在宣府,应该由他跟陛下面陈此事。”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