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铃铛(三十四)
emsp;黄曼达揭露道:“服务澳洲华人,生活类的b2b,b2c,量级并不是很大。得到初资,一般还是靠天使投资人。”

  言下之意,就是她一般不会轻易跟投小公司,只看好盘量大的独角兽。所谓的天使投资人,就是看好创业人,肯掏钱贡献的家人、朋友。

  越接近资本市场,越是容易令人产生一种世界由我主宰的飘忽感。

  唐香听得晕晕乎乎,心里激动地想到,“我家有钱,我妈妈一定会支持我的……”她恨不得立刻杀入市场,冲击传统行业,干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唐香试着说了几个创业想法。兼顾美妆、时尚等等的快消费产业。

  黄曼达笑笑,让裴嘉臣帮唐香更改方案。

  裴嘉臣道:“现在大宗类已是寡头相竞。如果在国外,需要融入些‘环保’、‘有机’等等的想法,争取获得高利润,尽快取得品牌壁垒。”

  “阿臣说得不错,每个市场的消费者类型都是不同的,需要精准投放。”黄曼达赞赏道。

  之后,张宗恺又讲起了黄曼达亲弟弟的创业故事。一波叁折,目前也算是有了个好收获。

  裴父有些坐不住。不想到书呆子气息浓重的黄家人,下一代居然这样风光。姐姐是战略全球化的私募公司资管人,弟弟是互联网新时代的创业人。

  “阿工还那样小……”裴父暗想到。

  他深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道理。

  这世上,有本事不算数;握住时机,才算数。当下是互联网思维冲击传统生活模式的新时代。机遇是转瞬即逝的,裴家的新一代,不该坐以待毙,沦为未来的旁观人。

  裴嘉臣坐在裴父与张宗恺之间。

  裴父侧了眼裴嘉臣,心里巴望着他能在人前,为裴家争口气。裴嘉臣一时不开口,他就多生了一分的怨。

  黄家大哥倒是会教自家的孩子。怎么到了他妹妹的孩子,他的亲外甥身上,就教不通透了?

  “嘿,可惜!阿臣要做个挖血剜脓,在人身肉上刨生意的贫苦医生。”裴父面子受损,心里难受。

  创业、投资的话题暂过。

  唐母起头,向张宗恺打听起了如何进名校念书。

  裴父闷着心气听着,渐渐明白过来,裴嘉臣在国外上的冲藤预科学校,招的都是国会议员、大家大族的小孩。

  黄曼达也没能接受这样好的教育,认识这样有资源的一批同龄人。

  全靠了张宗恺几年前起了运势,事业亨通。由他牵头,裴嘉臣才得以入学。

  唐母听后,微微一笑,心里并没有十足十的拼劲与打算。

  张宗恺在外头,有这样的人脉。想求他为子女上学打算的人,不会少。

  就算张宗恺肯帮忙,她家唐香霸道神气惯了。一时去了同学们皆是背景深厚的学校,难免会不习惯。“阿香,还是念大学时,再出国,也不算晚。”唐母决心已定。

  裴父问道:“阿臣,你同学里,有没有考虑自主创业的?”

  “是我了,”裴嘉臣羞赧地笑笑,对裴父道:“美国医疗业,尾大不掉。医院多是私营,也会考虑在指标监测类的项目上,缩减一定的人力成本。”

  黄曼达与张宗恺跟上,两人对着裴嘉臣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