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回黄梅县
��有好下场,从大宋立国至今,有多少名声响亮的将领统帅,又有多少善终。太祖杯酒释兵权,收缴开国功勋的兵权,将他们当猪羊圈养起来,不得再触碰兵权,他们是太祖的近臣,尚且如此,其他人呢。你听过声名显赫的狄青吗,他从一个犯人做到了枢密使,一生立功无数,最终不还是惶恐不安,郁郁而终?他们时间久远,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但岳帅呢,七八年前的事情,这天下谁不记得,岳帅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十几个军的统帅,可又能如何,还不是被害身死。不要去招惹军队,越想建功立业,越没有好下场。

  这一盆凉水泼下来,杨丛义坦然承受,大宋朝廷是怎么禁锢军队的,历史早有定论,但只要不做统帅,基本都不会被自己人所害,而他所求的只不过是升到统制,在金军南下时独领一军就行,获得足够的功名,转做知州知府,摆脱军队,转成文官,做了文官便可高枕无忧,理想与抱负就可以慢慢去实现。

  他把心里的想法跟大叔解剖清楚,筹建新军不过是为了获得资历,为更进一步积累些功绩,新军不北上、不打仗,就是打仗,也是去南洋、去海上,朝中主和派怕的是金人,新军南下跟朝中的主和派没有任何冲突,不会引起他们的猜忌,只要他们不捣乱,新军就能顺利建成。并且这新军不是他主建,上面的统领是赵构的近侍,他不领军,授的职位是监军。

  监军是做什么的,大叔很清楚,每一支军队里都有监军,监军监督的不是军队,而是统兵将领,军队出事,军队打了败仗,受罚的永远是统兵将领,监军受处罚的很少,除非能完全明确是监军的责任,否则监军基本不受罚。听杨丛义这么一说,大叔对新军的抵触少了不少,监军职位不高,但权势够大。

  筹建新军之事,大叔有些经验,问了兵源问题、统领兵将任职资历、驻军地点、建军经费等,了解清楚一些东西,大叔立即给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