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单独补试
��,杨丛义自然很高兴,但就不知道最后的兵法问对,是怎么个考法,这个他最没信心。这些考官显然都是文官出身,是主战还是主和尚不清楚,不知在兵法问对时会不会暗藏玄机。

  “最后一场,考兵法问对。跟我们来。”三位考官连同主簿转身就走。

  杨丛义收好长枪,捡起包裹,紧紧跟在他们后面。没走太远,就来到一处低矮的房屋前,抬眼一看,门头上方有三个大字:讲武堂。

  主簿推门进去,其他三名考官跟上,杨丛义则在门外等候。

  等考官们稍稍准备一番后,才叫杨丛义进场,落座。

  进了房门一看,这是一间大教室,三位考官并排坐在最前面,一尺高台之上。下面则摆满了整整齐齐的低桌矮凳,应该有百十来个座位。

  杨丛义直接在第一排,离三位考官最近的位置坐下。

  见考生做好准备,坐在当中的考官开口道:“考生杨丛义,你既是来应试武学生员,接下来当考兵法谋略,我先问你,你可知何为武学七书?”

  杨丛义刚好从陈大人那里借了一套兵法书籍,当时陈大人说这是南渡之前在武学里必讲的兵书,他也都翻看过,当即答道:“武学七书为《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元丰年间由国子监校订成书,是武学必授兵法,是武将必读必研之书。”

  考官点头,又问道:“你对这七书是否熟悉,可有研读?”

  杨丛义如实回道:“以前读书时未曾接触,这一个多月来时常翻阅,对《孙子》较为熟悉,其他六书尚未有时间认真研读。”

  考官道:“能熟悉一书也为不易。那就考一考你对《孙子》的熟悉程度。我说前句,你说后句。‘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后边为何?”

  这是《孙子兵法》中讲的用兵虚实之道,就跟与人打斗一样,讲求避实击虚,这部分杨丛义很容易理解,自然熟悉,立即接道:“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考官点头,又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一句出自《孙子兵法》中论兵势这一篇章,杨丛义也较为熟悉,当即接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考官见杨丛义马上就能接上来,很是欣慰,又问道:“你可知几句是何意?”

  杨丛义道:“这几句的意思是,一般与敌交战都是排兵布阵正面对敌,要想打胜仗,就必须还要辅以奇兵,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战术的人,他们的战法变化就像天地一样,变化无端,无穷无尽,象江海流水一样,永远不会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周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声虽然只有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谱写出来的音乐,永远也听不完;基础颜色也不过只有五种,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画出来的作品,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