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夜袭奥军
任务才行,否则明帝国暂时是无暇运输的。

  因为郑氏集团的大部分运力都在印度洋,从福建到南非的航线上。

  昊菁皇帝的船队则要估计东地、北地、澳洲这三大块,尤其将建设澳洲当成重中之重。

  于是为了多赚钱,易卜拉欣一世便下令扩大造船规模。

  造船需要砍树,沙漠连草都不长,小亚细亚是根本所在,巴尔干半岛便成为了最大的造船木材来源地。

  亚德里亚海东岸有很多奥斯曼的船厂,但威尼斯的舰队也不会过去袭扰,因为双方此前已经达成一致,实现了互不侵犯。

  只要对方遵守约定,不袭扰位于巴尔干地区的造船厂,那么易卜拉欣一世允许其按规定交钱通过运河。

  威尼斯不想惹对面的庞然大物,奥斯曼也不愿意将本就不多的兵力放在自己的侧后方。

  现在,经过一连串的运作之后,石油就变成了坦克兵手里不断喷火的机枪了。

  看着不断被打翻在地的敌军骑兵,贾马尔认为如果自己手里有五百挺这种武器,甚至可以杀光眼前的所有敌人……

  虽然听说这种武器的价格贵得令人咋舌,但从实战效果来看,毫无疑问,那真可谓物超所值!

  尽管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毙伤了大约三成左右的敌军骑兵,可机枪给双方士兵造成的震撼远比战果与损失更大。

  哪怕是禁卫军的士兵,原本以为自己手里的左轮步枪已经算是最厉害的武器了。

  但在见识过机枪的本事之后,也对其敬佩直至。

  波军骑兵集群排山倒海一般的冲锋,被己方打得支离破碎,机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哪怕己方火力不能阻止对方的强势推进,也依然可以凭借手榴弹与陷马坑,形成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气候的原因,陷马坑在眼下是很好挖的,基本上一锹下去就是一个坑。

  单凭一两个坑,其深度当然不足以迟滞敌军骑兵的推进。

  可一旦密度增大,而且连成片的话,那就很容易得偿所愿了。

  冲到阵前的波军骑兵就吃了这种土坑的亏,借助惯性的马头甚至撞到了坦克车身上,但依旧无法突破奥军的防线。

  坦克上面和周边的奥军士兵则忙不迭地用手里的火枪与手榴弹,来消灭这些抵近的敌人。

  波军骑兵倒是装备了燧发短铳或者发条短铳,可面对重装防御的奥军士兵,除非一枪打在面部,不然子弹真是一点伤害都没有。

  反观奥军发射的进口定装弹在有效射程之内,完全可以穿透翼骑兵的胸甲,一颗子弹打到目标就可以生成战果。

  在火药的质量逊于后世的情况下,昊菁皇帝便选择了大口径且长弹壳的子弹,这样才能确保弹头在出膛之后拥有足够大的动能。

  从外观上看,十毫米的定装弹其外形比勃朗宁重机枪发射的十二点七毫米子弹小不了多少,空弹壳能轻松装下成年人的食指。

  装药过量这种事从来就不是昊菁皇帝需要考虑的问题,子弹不受潮就不错了……

  翼骑兵除了在交通工具方面比奥军步兵占有之外,实际上远射与近战都没便宜可占。

  明军教官训练奥军的战斗技能就三项,射击、投弹、拼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