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布达佩斯
r />
  再说现在已经进入铁甲舰的时代了,波立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

  从海外采购铁甲舰也不行,因为就算对方同意,自己也拿不出足够的钱来。

  所以波立最近十年也就根本没必要留着海军了,只要有一堆渔船能捞些海鲜就行了。

  对于瑞典的陆地要求,索别斯基也没解决的不可接受。

  如果自己与盟友能战胜奥斯曼,那么以后还能把失地收复。

  否则干脆当作握手言和的礼物,送给卡尔十一世好了。

  对于明帝国的三个前提条件,索别斯基也一并答应下来。

  不论是已经投靠自己的奥布霍夫,还是可能投靠自己的阿列克谢一世。

  索别斯基都让其去投靠利奥波德一世,这样就完全不会违反相关条件了。

  至于俄国的土地,自己连本土都顾不上了,怎么可能惦记别人的地盘?

  所有进入波立土地的俄国人,索别斯基都会将其打发到盟友那边去。

  收留他们,就等于多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张嘴!

  喂不饱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迫于形势,在入冬之前,企图走出焦头烂额境地的索别斯基就与瑞典和明帝国驻瑞典大使达成了一致。

  只有稳住了北方,才能收拾南方的烂摊子。

  令其惊奇的是,奥斯曼军队似乎满足占领克拉科夫及周边地区,并未在获胜之后继续北上华沙。

  在秋后继续向北进攻,侯赛因认为天气情况将对己方将士非常不利,所以思前想后,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旦己部逼近华沙,那么补给线将会被进一步拉大,神圣罗马帝国的部队随时有可能切断自己的补给线。

  要从华沙撤退到安全地带,大概有三百英里以上的距离,对步兵来说,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就是死亡行军。

  既然大概率会失败,那就没必要进攻了,侯赛因失败过多次,已经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了。

  在这个时候,如何跑路的丰富经验起到了冷静头脑的作用……

  等翌年春季,再视具体情况而定,似乎更为合理且可靠。

  即便地方再次集结大军,自己也可以凭借克拉科夫城来以逸待劳。

  侯赛因认为只要占据俄国南部地区的清军不向自己发动进攻,那么克拉科夫这个突出部就是相对稳固的。

  万幸此前己方已经与清军达成了一致,双方都承认了对方的控制区,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大打出手了。

  克拉科夫之战对利奥波德一世来说是天大的耻辱,因为联手波立名将索别斯基,二打一居然还被对方打得一败涂地。

  为了报仇雪恨,利奥波德一世不管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进行了动员,而且还向丹麦、勃兰登堡-普鲁士、萨克森等盟友发出了邀约。

  不论如何,这三家均须出兵五万,只多不少,自己出兵三十五万,加上索别斯基的二十万,总兵力达到七十万。

  如果入侵到中欧地区的奥斯曼军队仍然保持二十万规模的话,那么反奥联军可以拥有三点五倍的兵力优势。

  当然,利奥波德一世也没有急于报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