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休养生息


  即汉字、数字、英文、图画并用,方便老外们尽快弄懂卖方的标价。

  像烤鸭店的招牌上,一只烤鸭图画旁边就标注了“700文”这样土洋结合的价格。

  哪怕不明白“文”的意义,光看“700”与前面的烤鸭图形,也能弄懂大概意思。

  某新皇的新令便是“两”用“l”、“文”用“w”来注释,这便与拼音对接上了。

  当下烤鸭还是比烧鸡更贵,通常售价要高一二百文钱,因为前者的油更多。

  在肚子里普遍缺乏油水的年代,啥吃食油多,啥就更贵一些。

  雇佣兵们喜欢吃红烧肉,也是因为这玩意油多,比烤鸭便宜,还能打牙祭。

  由于牛都成了耕地的主力,猪肉与羊肉便成了首推的美食。

  京城街头的肉食店铺门口都摆着一口大锅,尤其是在冬天。

  只要天气允许,大锅炖肉散发出来的香味便能刺激到过往路人的味蕾。

  红烧肉与羊蝎子,前者受到外军士兵与穷苦百姓们的欢迎,后者则是中层人士的最爱。

  手里有点钱的士子们不屑于吃猪肉,更爱好吃涮羊肉或羊蝎子。

  在秋冬时节,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大补,下肚之后,对身体大有好处。

  猪肉价格不高,归功于某新皇大力倡导养猪所致。

  羊肉能让中下层人吃得起,则是由于关内铁路贯通所致。

  阳和卫位于重镇大同东北方向,由于濒临关外,这里便是附近关外各部落入关的主要通道。

  在修通了铁路之后,酋长们遣人所饲养的牛羊便可通过火车源源不断地运往畿辅地区了。

  如此一来,畿辅人能吃到便宜的羊肉,部落的牧珉也能得到廉价的盐、铁、茶、布等大明商品。

  这算是最典型的互利互惠了,尽管苏尼特部的牧珉被皇太鸡的骑兵劫走了不少,但还是有很多人跑到了关内避难,躲过一劫。

  先将手里的大半牛羊套现,然而等东虏走了,再出关放牧,往后小心一些便是了,他们可是不想被抓到辽东去当包衣奴才。

  从关外运来的牛都被用来耕地,羊则是皮、毛、肉三样各有用处。

  皮毛都可以作为日后北伐辽东的军需物资,让将士们咋冰天雪地里保暖御寒。

  羊肉便可普惠畿辅百姓了,由于部落放羊相当于规模化的农场,使得从关外运羊都比本地羊便宜。

  只要火车不出故障或者铁路没被破坏,大同又能开采露天煤矿,铁路运费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赶羊走上前里路要划算多了。

  在某新皇的力主下,开展全新的互市贸易之后,加之皇太鸡对漠南檬古的劫掠,使得越来越多的关外部落开始投靠大明。

  林丹汗死了,林丹汗的干将多半归降了皇太鸡,他们这些当地人也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要么作为马前卒,为皇太鸡效力。

  要么继续保持中立,跟大明互市。

  两边的条件截然不同,部落酋长也都不是傻子,自然会选择条件更加优厚的一方。

  在看过在平地上疾驰的火车之后,较于皇太鸡的骑兵,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