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帝皇家
执政能力强,有头脑、有手腕,能忍也能做事,如果不是短命,一下子呜呼哀栽了,这大明不会在二十年之内亡。

  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受过正式的执政培训,一个愚蠢,一个急臊,最终葬送了大明。

  米柱他们的人十分聪明,在散布了谣言之后立即潜水,让李进忠他们查无可查。

  这李进忠原本就不是查案高手,而这御马监的人又不是查案的,他们是正式的士兵,打打杀杀在行,至于这查案,这是张飞绣花,大眼瞪小眼。

  这又是皇宫内院,非富即贵,你敢乱来乱查?所以这个李进忠忙活了几天,一无所得,被李选侍大骂废物。

  李进忠在向米柱吐槽诉苦,米柱在想,幸亏你没查出来,如果查到是自己的泄漏出去的,你将如何自处,这个李选侍非剥了你的皮不可。

  现在好消息是米礼义,他的工作居然有了进展,这个高则仁加入这西李后,知道这李进忠是米礼义亲家,所以给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总算带好这这一营人马。

  这个米礼义正式的成为了这个御马监的掌兵将领之一,不要看了这百户,这可是天子亲军,一旦外放,就是游击参将这一级了。

  米柱欣慰,御马监中有人,就可以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了。

  历代皇帝在生前就要选择好陵墓地址。

  大明朝自成祖皇帝开始,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的陵寝就建在十三陵,在昌平境内天寿山南麓,距京城约50公里,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他们在位时就营建自己的“地下宫殿”,如万历的墓地就进行了长达47年的营建。至于棺木器厂要用云南的金丝楠木,所花运费要以数十万两白银计,棺木做成后,要刷上四十九道漆。

  出灵那天,先用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

  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明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1628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锦衣卫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京城到陵地,沿途五十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这个泰昌帝、朱由校、朱由检等也在送葬的队伍之中,因为这个皇室主要人物都在,所以这锦衣卫和御马监、神机营、京营等京师三大营倾巢而出,沿途做好安全戒备,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灵柩进入陵区之后,还有许多事要做,不过这是礼部的事,送至陵区,这个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开始撤退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个灵柩送至陵区,真正的代表万历时代的终结。

  这是一个在最后一刻,都在为自己最爱的人争取在一起的皇帝,在别人眼里,他是风光和好色的,但是在他自己的心目中,他应该是一个失败者,他与祖宗家法抗衡了这么久,最终也是绕不过这天堑,皇位不能给最爱的儿子,这个死后也不能和最爱的郑妃合葬,实现生同床,死同穴的愿望,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在米柱原来的时代,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