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53)


  谊,自无不可,他想的却是另一档子

  事,当即道:「先生说的不错,朕当亲自

  到江南接王师傅来京,重叙师徒之情。」

  我刚才说什幺了,谢迁被小皇帝的跳跃思维给惊着了,怎幺就扯到下江南

  了,「万岁不可,陛下九五之尊不能擅离京畿,使朝堂空置。」

  李东阳劝奏道:「万岁尊师之心天日可鉴,也不必拘泥表象,传下一道诏

  书也就罢了。」

  本来眯着眼睛打瞌睡的朝中大臣纷纷上奏,反正皇上离开京城就是不行,

  于理不合,于国无益,好像小皇帝一出了京城就会天下大乱。

  最后正德皇帝只得抱着被吵炸了的脑袋,举手认输,若是他知道二百年后

  有爷孙两个皇帝一趟又一趟的下江南,不但当时没人敢拦,再过二百来年一个

  被吹捧成千古一帝,一个被冠以风流天子,他会不会跳起脚来骂娘。

  群臣皆大欢喜,肯听文臣话的皇帝才是好皇帝,皇上从善如流的废话又说

  了一通,便散朝了,谁会留意一个长脸的老家伙眼神中的愤懑之色。

  一间布置典雅的书房,一名古稀老者提笔写字。

  老者停书落笔,细看上好宣纸上墨汁淋漓的「忍」字,嘿然道:「忍字心

  头一把刀,为何这把刀总是插在老夫心头。」

  老者乃是吏部右侍郎焦芳,这老儿是天顺八年甲申科的进士,说起甲申这

  一科进士可谓人才济济,堪称大明朝的「黄埔四期」,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

  都察院左都御使戴珊、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南京

  户部尚书王轼、户部右侍郎陈清、礼部右侍郎谢铎和工部右侍郎张达,十人都

  身居庙堂高位,焦芳官居三品,吏部卿贰,虽是比不得李东阳、刘大夏等人,

  也是位高权重。

  可自家有苦自家知,焦芳这大半辈子官当得不易,三十岁就高中进士,本

  可平步青云,却处处受人压制,英宗朝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

  入内阁。新科进士通常任职翰林院熬资历,待得期满或升或外放,平步青云。

  焦芳编修期满,本该升任学士,时任内阁的彭华常与首辅万安言谈焦芳不学无

  术,万安便对人言,「不学无术如焦芳这样的,还能当学士」,这话传到焦芳

  耳朵里,河南人的驴脾气当时就犯了,放出话来,老子要是当不上学士,就在

  大街上把彭华给宰了。彭阁老被吓着了,赶紧找万安给他升了学士。

  官是升了,人也得罪完了,谁会喜欢没事跟领导玩命的下属,于是一个小

  鞋穿下来,焦大人给贬到贵阳那地方受罪去了,焦芳倒也有股子韧劲,一步一

  步又升回中枢,为了得到皇上重视,经常上书言事,可惜老上司马文升是不喜

  欢多事的,这些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