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50)
�们个机会,派出使节赵秩持国书而往,这份国书用词客气了很

  多,问题是使节选的不好,偏偏姓赵,日本怀疑这个使臣是当初代元朝出使的

  赵良弼的后代,怀良亲王直接喝令左右斩杀,赵秩废了好大一阵口舌才解释清

  楚自己不是赵良弼的后代,而且现而今中国大当家的已经换人了,是明朝不是

  蒙古,怀良亲王才知道弄出了乌龙,同意回使入明献马和方物。

  本来和和气气的这事也就算了,偏偏朱八八接待日本使臣的时候多嘴问了

  一句「尔国风俗如何」,自认华夏正统的日本使臣当场梗着脖子赋诗一首:「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

  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傲慢之意溢于言表,朱皇帝恶其不恭,绝其

  贡献,日本地方大名的贸易船因没有大明国书也屡次被拒。

  合法贸易断了,倭寇更不会少了,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再次遣使赴日,给日

  本国王「良怀」国书,意思很明白,再不听话,揍你丫的。

  而怀良亲王回奏国书则堪称经典:「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

  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

  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

  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

  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昔

  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

  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

  ,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

  负,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

  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一封国书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一句「相逢贺兰山前,聊以搏戏」就用典

  两处,可见日本人对汉学之浸润,大明立国未久,朱元璋不能冒着重蹈忽必烈

  覆辙的风险,最终咽了这口气,还怕日本这狗熊脾气再把自己子孙给惹毛了,

  于是将日本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

  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