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35-36)

  来,行礼道:「刘公公,已经安排好了,寿皇殿内守灵的内侍都已调离。」

  刘瑾点了点头,大步而入,在那宦官引路下穿过三道牌楼,来到正殿前,

  昏黄的灯火下,一尊一人多高的厚重棺椁躺在殿中,刘瑾眼神示意,梅金书会

  意而入。

  事到如今,丁寿如何还不知殿内是谁的棺椁,弘治皇帝没有先兆英年而丧

  ,皇泰陵是驾崩后才开建的,陵址为司礼太监戴义和钦天监推荐的施家台,修

  到一半时吏部主事杨子器上奏皇陵金井出水,为不祥之兆,其他监修皇陵的大

  臣宦官皆不承认此事,最后由司礼太监萧敬复查确认金井并无出水,皇陵才继

  续修建,时间便耽误了下来,无陵可入的孝宗皇帝便一直停灵在寿皇殿内。

  看着梅金书推开棺椁,将身子探了进去,丁寿感到自己又陷进一桩宫闱秘

  事,不由挠头,看刘瑾面沉似水仰望星空,不敢上前多言,南望万岁山重重黑

  影如同怪兽据伏在皇城内,若不是时机不对,他倒真想去看看百年后那棵吊死

  了崇祯的老槐树如今什幺样子。

  不到半个时辰,梅金书出了殿门,刘瑾转身沉声问道:「如何?」

  梅金书拭净手,缓缓道:「病因风寒,死因药不对症。」

  闻言刘瑾咯咯笑了起来,「咱家就知道,短短八天,大行皇帝从发病到晏

  驾只有八天时间,这其中定有蹊跷……」

  站在刘瑾身后的丁寿发觉老太监背在身后的右手屈指成爪,暗道不好,老

  太监动了灭口的心思,抢声道:「太医院连接内宫外廷,却尽是徒具虚名的庸

  医,此番正好让金书帮公公看顾一二。」

  刘瑾闻言一声冷笑,身形飘动,丁寿阻止不及,暗想如何才能向梅退之交

  代,不想却看见那个引路的宦官无声无息的倒在了地上,「无三,将今夜从北

  安门到寿皇殿值夜的人都给灭掉,别露了行藏。」

  柳无三躬身领命。

  老太监的心狠手辣让丁寿暗暗咂舌,一指大殿内的棺椁,轻声道:「督公

  ,那这个……」

  「哼哼,把消息放出去,其他的就不用咱爷们操心了。」。

  第三十六章    平地等波澜。

  「伏思大行皇帝,平昔节膳寡欲,善养天和,纵感风寒,岂宜遽尔至此,

  风闻原命医人用药非当之所误也,虽九重深邃莫知其的……」年近八十的礼部

  尚书马文升语调悲凉,言辞恳切,老大人因年纪太大,耳目不灵,弘治朝时便

  有意辞官,因弘治挽留,思及多年君臣相得的情分,迁延至今,如今听传闻先

  帝崩殂只因庸医之故,当即上折求恳严查。

  「臣等哀恨尤深。且朝廷设置太医院衙门,访取天下名医,授以大官……养

  以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