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殉国忽如归(四)
  北燕的十万大军被长江天险阻于江北,与东魏j锋数轮,势均力敌,难分高下,形成隔江僵持之势。平南大将军宇文振韬遂密奏燕帝,道冬季出征,弊端甚多,不仅气候恶劣,而且粮c难继,建议先撤军回朝,来年再图大计。

  宇文清岚接到密奏,却轻笑不语,不仅没有准奏让其班师回朝,反而要点齐兵马,御驾亲征。此时北燕与东魏的战事已持续了大半年,国库空虚,军卒疲乏,于是朝臣纷纷反对,然而宇文清岚却一反常态的一意孤行,不顾众臣的苦苦相劝,执意要率大军出征。

  众臣苦劝无果,甚至有人还因劝谏而丢了乌纱帽,见圣意已决,也只能无奈接受。宇文清岚行事素来雷厉风行,既然议定要御驾出征,就立刻着兵部准备,点齐北燕剩余的总计三十万精锐人马,厉兵秣马,静候出征。

  前方朝堂的紧张局势自然很快传到了后宫,得知宇文清岚又要御驾亲征,各宫妃嫔自然都有些不舍,却没人敢触龙须去劝阻他,唯有毓灵的心情与众不同,又喜又忧,喜的是宇文清岚离开,自己可以松一口气,至少有一段时间不用被他折磨;忧的是北燕倾举国之力南征,刚登基称帝的元劭是否能够抵御的住?

  北燕上下因为御驾亲征的事情,朝堂后宫纷纷震动,而在静谧的御书房内,一君一臣却在悠闲对弈。

  王桓之虽然降北,却依然习惯作南朝士大夫装扮,素白se广袖长袍,峨冠博带,观之飘逸如仙。而刚从校场骑s归来的宇文清岚却是一身胡f,上身窄袖短衣,足蹬齐膝长筒革履,束腰p带上有十三个金质带钩,带钩上悬着鲨p短剑,整个人显得精神g练。

  两人f饰南北迥异,仪容亦是截然不同,但相对而坐却显得异常和谐,毫无突兀之感。

  王桓之目视棋盘,手中扣住一枚象牙棋子随意把玩,似不经意的问道:“陛下真的决意南征?”

  宇文清岚微微抬眸,目光在王桓之的身上掠过,顾左右而言他:“桓之着宽袖长衫,确实飘飘然如仙人也。”

  “陛下过誉了,微臣只是一介俗人而已,怎及得上陛下英姿过人?”王桓之淡然回道,不动声se的落子,封死宇文清岚的棋路。

  “朕听闻元劭率元魏旧臣初渡江之时,江左豪族并不待见,元魏君臣便着汉f华衣,大袖翩翩如神仙般姿容,如此四处游走一圈,顿时令江左之人倾慕不已,甘愿臣f,鼎力支持。汉氏衣冠之华美,中原文化之博大精深,的确令人仰慕。”

  这一段令人咂舌的奇闻王桓之自然听说过,然而此时经宇文清岚之口说出,却多了j分耐人寻味。宇文清岚城府深沉,君心难测,即使常年相伴之人也难以揣度他的心思,但王桓之与之相j多年,深知他突然说出这一段话,绝不会是平白无故的,背后必有深意。王桓之亦是心思敏锐之人,略加思量,便顿有所悟。

  君臣相顾一笑,默契于心,继续落子如风,杀得难解难分。

  一局终了,平分秋se,宇文清岚推枰而起,扬声笑道:“还是与桓之下棋痛快,不像旁人总是绞尽心思要让朕。”

  王桓之莞尔道:“陛下棋力精深,步步为营,桓之纵是全力施为也难取胜,何须相让?”

  宇文清岚面带春风:“知我者桓之也。”

  下完一盘棋,王桓之告退离去,窗外已飘起鹅ao大雪,宇文清岚却兴致甚佳,乘兴驾临清晖殿。

  毓灵天生畏寒,加上大病初愈,外面天寒地冻,室内纵是燃着暖炉,她仍是一身狐裘裹得严严实实,只露一张婉约的小脸在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