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又来一个
�事的。
寒冬腊月的,娇娘裹了裹身上的披风下了马车,抬头看着京城繁华的街道,说实在的,她感觉自己是一点儿也不喜欢这儿。冷,太冷了!比之昌州水口山村,冷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一个丫头都没带,也没要阿生陪同,自己狠下心丢下两个孩子跟着商队一路北行,走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总算到了这个所谓的天子脚下。
“王家少奶奶,你的行囊!”车夫很厚道,跳了下来帮娇娘抱出一个大大的包袱:“你住哪家客栈,要不我给你送过去?”
“不住客栈,若你不赶时间的话,请送到城南窄巷子的徐家”娇娘记得来信是写的这个地址。
“城南啊,那可是个好地方,有钱人住的呢!”车夫重新将娇娘的包袱放进车里:“上车吧,少奶奶,我们的商队在京城要耽搁几天呢,我除了赶马车就没事做了,送你过去就行了!”
娇娘上了车,挑开了车帘子,一路上看着这个所谓的好地方,有钱人住的,到底都多有钱啊,王渊那家伙能混成有钱人吗?在京城,没个几万几十万两银子也叫有钱人吗?
突然马车停了下来。
“王家少奶奶,前面有好几辆马车,有点堵,要稍等一下!”车夫回头对马车内的娇娘解释道。
“无防,等他们过了我们再走也不迟,我不急的!”京城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可肯等一分不可抢一秒,娇娘想着若抢了时间惹上了不该惹的人,那后果比闯红灯还严重呢。说话间,无意中看见一个面熟的女人往铺子里走去。
京城还有自己熟悉的女人吗?娇娘看了看她进的店铺,典当行。咦,这是谁呀,怎么会进典当行呢?她挑起车帘的一角边回忆着是谁边小心的观察着。
等女人出来时,娇娘总算想起来了,那是大姐元娘身边的贴身李嬷嬷,娘说过,元娘是跟着赵扬进了京,孩子满周岁时还托娘捎带了礼物。对了,李嬷杂说怎么会一个人进了典当行?
“王家少奶奶,坐稳了,我们要起程了!”正在这时,车夫开口说道。
“等等,师傅,我下车一趟!”娇娘让车夫将马车靠边,匆匆走进了典当行。
一对富贵花开的银手镯,一对金耳环,还有一个玉佩,以及其他的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典票上写着一千两银子,娇娘花了一千二百两全买了下来。出典当行门时,娇娘还在想,做什么生意也没这典当来得快,眨眼的功夫就赚了两百两银子。
倒不是娇娘多管闲事,实在是她见不得元娘的陪嫁首饰被人偷偷典当了。金耳环不明白是不是元娘的,但富贵花开的银手镯和那个玉佩可是娘亲给的,姐妹三人都是同样的首饰,而自己的,却比元娘的还要早进了典当行,那是进王家的当天夜里就从手上脱了下来交给了徐渭典当了置办丧礼去了。说起来真是一件巧合的事儿,姐妹两人的陪嫁首饰都进了典当行,娘要是知道了说不得有多伤心了。
至于李嬷嬷怎么会进典当行,娇娘是上了马车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以元娘的手腕不可能出现背主的奴才,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元娘急需要银钱。
“王家少奶奶,窄巷子的徐家到了!”正在娇娘胡思乱想之际,车夫在前面喊道。
娇娘下了马车,依旧将披风裹了裹踏上阶梯,抬头看了看硕大的徐字,举起了手敲门。车夫随后将包袱抱了下来,也紧跟了其后。
“咦,这位姑娘,你找谁?”老钟原以为是公子回来了,想想不对,听阿图说公子这次出远门了,说不得过年都不回来呢。一开门,见是个女�
寒冬腊月的,娇娘裹了裹身上的披风下了马车,抬头看着京城繁华的街道,说实在的,她感觉自己是一点儿也不喜欢这儿。冷,太冷了!比之昌州水口山村,冷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一个丫头都没带,也没要阿生陪同,自己狠下心丢下两个孩子跟着商队一路北行,走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总算到了这个所谓的天子脚下。
“王家少奶奶,你的行囊!”车夫很厚道,跳了下来帮娇娘抱出一个大大的包袱:“你住哪家客栈,要不我给你送过去?”
“不住客栈,若你不赶时间的话,请送到城南窄巷子的徐家”娇娘记得来信是写的这个地址。
“城南啊,那可是个好地方,有钱人住的呢!”车夫重新将娇娘的包袱放进车里:“上车吧,少奶奶,我们的商队在京城要耽搁几天呢,我除了赶马车就没事做了,送你过去就行了!”
娇娘上了车,挑开了车帘子,一路上看着这个所谓的好地方,有钱人住的,到底都多有钱啊,王渊那家伙能混成有钱人吗?在京城,没个几万几十万两银子也叫有钱人吗?
突然马车停了下来。
“王家少奶奶,前面有好几辆马车,有点堵,要稍等一下!”车夫回头对马车内的娇娘解释道。
“无防,等他们过了我们再走也不迟,我不急的!”京城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可肯等一分不可抢一秒,娇娘想着若抢了时间惹上了不该惹的人,那后果比闯红灯还严重呢。说话间,无意中看见一个面熟的女人往铺子里走去。
京城还有自己熟悉的女人吗?娇娘看了看她进的店铺,典当行。咦,这是谁呀,怎么会进典当行呢?她挑起车帘的一角边回忆着是谁边小心的观察着。
等女人出来时,娇娘总算想起来了,那是大姐元娘身边的贴身李嬷嬷,娘说过,元娘是跟着赵扬进了京,孩子满周岁时还托娘捎带了礼物。对了,李嬷杂说怎么会一个人进了典当行?
“王家少奶奶,坐稳了,我们要起程了!”正在这时,车夫开口说道。
“等等,师傅,我下车一趟!”娇娘让车夫将马车靠边,匆匆走进了典当行。
一对富贵花开的银手镯,一对金耳环,还有一个玉佩,以及其他的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典票上写着一千两银子,娇娘花了一千二百两全买了下来。出典当行门时,娇娘还在想,做什么生意也没这典当来得快,眨眼的功夫就赚了两百两银子。
倒不是娇娘多管闲事,实在是她见不得元娘的陪嫁首饰被人偷偷典当了。金耳环不明白是不是元娘的,但富贵花开的银手镯和那个玉佩可是娘亲给的,姐妹三人都是同样的首饰,而自己的,却比元娘的还要早进了典当行,那是进王家的当天夜里就从手上脱了下来交给了徐渭典当了置办丧礼去了。说起来真是一件巧合的事儿,姐妹两人的陪嫁首饰都进了典当行,娘要是知道了说不得有多伤心了。
至于李嬷嬷怎么会进典当行,娇娘是上了马车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以元娘的手腕不可能出现背主的奴才,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元娘急需要银钱。
“王家少奶奶,窄巷子的徐家到了!”正在娇娘胡思乱想之际,车夫在前面喊道。
娇娘下了马车,依旧将披风裹了裹踏上阶梯,抬头看了看硕大的徐字,举起了手敲门。车夫随后将包袱抱了下来,也紧跟了其后。
“咦,这位姑娘,你找谁?”老钟原以为是公子回来了,想想不对,听阿图说公子这次出远门了,说不得过年都不回来呢。一开门,见是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