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光影的痕迹(1)
  从于仲达的家出来,总要经过两个路口。

  第一个路口,有一个交警,年龄大一些。第二个路口,也有一个交警,他比较年轻。

  于仲达有工作,但也只是工作。业余时间,他酷爱摄影,并且为此每个周末会到首都艺术大学摄影专业去听课。

  星期六早晨,伴着第一缕探进房里的阳光,于仲达睁开了眼睛。他喜欢北方的阳光,特别是听一个南方的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终年阴沉之后。

  当于仲达坐在客厅里端起咖啡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在阳台上晒衣服了。她背对着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浅蓝的天空下,雪白的衬衫在清新的晨风中轻轻扬起,很像洗衣粉广告里的情景。斜射的天光打在她身上,在她身周勾勒出晶莹而柔和的梦幻般的感觉。

  于仲达不由得看出了神,抬起双手合成一个镜头,看她在里面的形象。

  背影里,他的妻子显得很愉快。

  于仲达正要起身去拿机器,她却已知道了他的想法。

  “别老拿我当作业。”她笑道,“出去拍点别的吧。又要学,又要偷懒,那怎么行?”

  于仲达也笑,起身去换衣服。

  明天他要交的作业是,选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三种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模式各拍一张片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对三度空间表现方法的理解。

  他打算先走出家门,边走边看,找到感觉再说。

  虽然已是初冬,外面有点冷,但并不让人难受。他背着相机,沿着东单大街向前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零碎地洒下来,有着奇异的动感。因为今天是周末,人行道上人很多,大家摩肩接踵,大都很轻松,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在于仲达的眼里,东单大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小时候,背着书包连蹦带跳地走过外交部街、内务部街、兵马司,还有后来用庚子赔款建的协和医院和基督教神学院,走进附近那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时,他总会想,几百年前的这条街上都是些什么人呢?当年这所名为京都八旗子弟第五学堂的学校里,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呢?

  尤其是冬天,一片萧瑟的气象中,这些古老的街名在大雪中飞舞的时候,他总会站在那里发好一阵呆,仿佛能听到伴随着启明星升起时,那穿越街道的清脆的马蹄声。

  然后,他长大了,上中学,上大学。这里拆了墙,拆了院子。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美。现在,只要往路边一站,便能感觉到万丈红尘的繁华扑面而来。

  现在这条街,叫银街。

  此时,他悠闲地走过街旁矗立着的一座座五星级酒店、豪华商厦、优雅的大剧院、风格各异的专卖店,来到了第一个路口。

  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中央,那位年长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笔挺的警服上,有种令人眼前发亮的意味。

  他停住脚步。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路口,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里。今天,就是它吧。

  因为是一个丁字路口,所以他选了一个极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让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所有的背景物体则完全对称地分布在画面上。选定拍摄点后,他拿起相机,先调成矩阵模式,然后拉了一个大广角,拍了两张。然后,他将相机调成中央重点模式,推了一个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