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章 洛阳反应
/>
“不管怎么说,先从高家查起吧。做这件事的人,只要继续做下去,就一定会有破绽。而高家很可能就是突破口。”
与此同时,朝廷也收到了渤海郡出现上万叛军的情报,刘辩连夜将董明、蔡邕等人喊到了勤政殿。
刘辩的一张脸,憋得通红,他实在是太气愤了。
“谁能给朕说说,这一万人是从哪来的?是什么人?为什么就这么堂而皇之出现在渤海郡内?”刘辩有几分刘宏的意思,虽然连珠带炮的问了那么多。但是语气却不是那么的紧迫,甚至还有一丝的从容。
这事儿闹得,其实董明、蔡邕等人都面子上没光,因为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般来说,这种事情都是搞清楚了之后才会上报的,不然上头一问三不知,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蔡邕那边也的确一直压着没告诉刘辩。董明自然也不会提前告诉刘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刘辩却已经知道了。
“此事还在探查当中,在等几日就会有消息。”这个时候,只能蔡邕站出来顶雷。
刘辩自然不会对蔡邕发火,他耐着性子道:“说说吧,朝廷该怎么解决这件事?自朕登基以来,这还第一次有如此规模的叛乱,莫不是当朕是泥捏的?”
“陛下说笑了。”蔡邕用老年人特有的慢慢悠悠的语调回道:“事情其实很好解决,陛下只需下旨,责令渤海郡和青州牧出兵平叛就行了,他们会处理好的。”
“渤海不是在冀州吗?给青州牧下令干嘛?”刘辩忽然问了一个让在场众人都懵了的问题。
站在他旁边的吕强本来一直当自己是泥胎雕塑,听到刘辩这个问题,直接破功了。他轻咳一声,用极为细小的声音解释道:“陛下,渤海郡靠近青州,青州牧如今在青州镇压黄巾余孽,麾下都是精锐之士。”
刘辩闻言脸更红了,不过他还是嘟囔了一句:“那不是还要过黄河,还不如从幽并两州派人去呢。”
“北海有港口,也有大船。”蔡邕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
“哦,那就按照丞相说的得来。”刘辩忽然没了什么兴致,有些懒洋洋的说道:“就这样吧,朕乏了。”
???
众人都是一脑门子问号,何着我们大半夜的跑过来,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尴尬,刘辩说完话之后,叮嘱了蔡邕一句,让他多费心,就带着吕强离开了。
众人都有些无奈,不过考虑到陛下的年龄和刚才尴尬的情况,倒也能够理解。
“诸位,既然来了,咱们都商量一下吧,这事儿派谁过去?”蔡邕将手放在袖子里,就像隔壁普通的老大爷似的。
这事,派谁其实都行,反正就是去混个功劳。唯一的风险,就是一旦镇压叛乱失败,那很可能就会酿成大祸,说不定回来还得被砍头。
但这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因此大家都很感兴趣。当然不是自己去,而是为自家的后背、亲朋争取这个机会。
唯独董明,盯着刘辩离开的方向。
他觉得刘辩有些不对劲,只是一种感觉,来的很突然。
“伯照你觉得呢?”这个时候蔡邕忽然问了一句。
董明回过神来,看向蔡邕,后者用征询的口吻继续道:“叛军好解决,问题是得搞明白为这些人
与此同时,朝廷也收到了渤海郡出现上万叛军的情报,刘辩连夜将董明、蔡邕等人喊到了勤政殿。
刘辩的一张脸,憋得通红,他实在是太气愤了。
“谁能给朕说说,这一万人是从哪来的?是什么人?为什么就这么堂而皇之出现在渤海郡内?”刘辩有几分刘宏的意思,虽然连珠带炮的问了那么多。但是语气却不是那么的紧迫,甚至还有一丝的从容。
这事儿闹得,其实董明、蔡邕等人都面子上没光,因为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般来说,这种事情都是搞清楚了之后才会上报的,不然上头一问三不知,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蔡邕那边也的确一直压着没告诉刘辩。董明自然也不会提前告诉刘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刘辩却已经知道了。
“此事还在探查当中,在等几日就会有消息。”这个时候,只能蔡邕站出来顶雷。
刘辩自然不会对蔡邕发火,他耐着性子道:“说说吧,朝廷该怎么解决这件事?自朕登基以来,这还第一次有如此规模的叛乱,莫不是当朕是泥捏的?”
“陛下说笑了。”蔡邕用老年人特有的慢慢悠悠的语调回道:“事情其实很好解决,陛下只需下旨,责令渤海郡和青州牧出兵平叛就行了,他们会处理好的。”
“渤海不是在冀州吗?给青州牧下令干嘛?”刘辩忽然问了一个让在场众人都懵了的问题。
站在他旁边的吕强本来一直当自己是泥胎雕塑,听到刘辩这个问题,直接破功了。他轻咳一声,用极为细小的声音解释道:“陛下,渤海郡靠近青州,青州牧如今在青州镇压黄巾余孽,麾下都是精锐之士。”
刘辩闻言脸更红了,不过他还是嘟囔了一句:“那不是还要过黄河,还不如从幽并两州派人去呢。”
“北海有港口,也有大船。”蔡邕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
“哦,那就按照丞相说的得来。”刘辩忽然没了什么兴致,有些懒洋洋的说道:“就这样吧,朕乏了。”
???
众人都是一脑门子问号,何着我们大半夜的跑过来,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尴尬,刘辩说完话之后,叮嘱了蔡邕一句,让他多费心,就带着吕强离开了。
众人都有些无奈,不过考虑到陛下的年龄和刚才尴尬的情况,倒也能够理解。
“诸位,既然来了,咱们都商量一下吧,这事儿派谁过去?”蔡邕将手放在袖子里,就像隔壁普通的老大爷似的。
这事,派谁其实都行,反正就是去混个功劳。唯一的风险,就是一旦镇压叛乱失败,那很可能就会酿成大祸,说不定回来还得被砍头。
但这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因此大家都很感兴趣。当然不是自己去,而是为自家的后背、亲朋争取这个机会。
唯独董明,盯着刘辩离开的方向。
他觉得刘辩有些不对劲,只是一种感觉,来的很突然。
“伯照你觉得呢?”这个时候蔡邕忽然问了一句。
董明回过神来,看向蔡邕,后者用征询的口吻继续道:“叛军好解决,问题是得搞明白为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