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章 道统之争?
一派的官员,真正能拿得出手来的也就他董明一个。剩下的不管是蔡邕也好、刘备也好、曹操等人也好,全都是旧儒学体系出来的。当然眼下儒学并没有在学术和思想领域达成全面的大一统,但也差不多了。
如今董明的新学,蓬勃发展,这些旧儒学的大佬们自然坐不住了。一直没有真正发动反击,主要是在寻找新学的漏洞。眼下荀爽和郑玄正式开始发难,现在是做了完全的准备。
但是董明就纳闷了,他那一套理论,是建立在后世锤镰帮理论体系上的。要说有逻辑漏洞,董明死都不会信的。
他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是哪来的自信,能够在理论层面打到新学。至于说实际运用方面脱胎于兔子家锤镰帮的特色理论体系,完爆当前、甚至可以说有史以来人类历史出现的任何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
理论加方法论,方方面面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别的不说,就看后世的兔子用几十年干出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就明白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这么伟大的成就。
荀爽和郑玄,脑洞得突破天际才能“发现”新学的漏洞吧?想到这里,董明心里安定了一些,这个时候,一直装死的系统忽然破天荒的主动提示了他一句。
“漏洞在你的改良之中!儒家思想来阐释新学,路子是没走错,但是你自己的底子太差了。”
“嗯?我可是全都背诵下来了,也全都理解了啊。”董明在脑海中反驳了一句。
“嗯,你可以去后世当一个文言文翻译员了。”系统忽然变得毒舌起来,吐槽也非常的犀利且让董明无话可说。
说起来慢,但其实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董明被系统提点了一句的同时,也有人接了刘辩的话茬。
这个人是刘备。
“陛下,这等事情微臣就不参与了吧?”刘备有些尴尬的看着在场的众人,他平日里也读书恶补过,可是跟在场的人一比,他就是个半文盲啊:“这种事,陛下应该请微臣的老师来才对。”
“卢中郎将返乡了,过些日子才能回来。”刘辩解释了一句,然后又补充道:“叫皇叔过来,其实是为了让皇叔负责这一次的讲经。包括场地、安全等问题。”、
刘备听到这里点点头,笑着道:“这等事情,微臣一定能做好的。”
刘辩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蔡邕知道自己的先开口才行,作为在场官位最高的人,同时也是眼下儒家的牌面之一,虽然跟新学一派走的很近,更是为董明保驾护航。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冲变法去的,对新学蔡邕顶多算是了解。儒学,才是蔡邕的立身之本。
“陛下可否告知一下,这讲经在何时?何地?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光一个精彩一些,可不好办。”蔡邕对这件事还是支持的。
新学他其实并不太能看得上,主要是还因为新学当中有些思想太过激进,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比方说对商业的过分看重、阶级对立的说法、还有极端的唯成果论,都让蔡邕无法接受。
其实这几点蔡邕也跟董明说过,董明当然也给他解释过。不是重视商业更不是重利轻义,只是强化了对经济的认可罢了;阶级对立也是本就存在的,朝廷也得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至于唯成果论这个就更扯淡了,董明在新学中明明说的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董明听到蔡邕开口,就知道这位老大人也是支持这一次讲经的。事实上,在场的众人
如今董明的新学,蓬勃发展,这些旧儒学的大佬们自然坐不住了。一直没有真正发动反击,主要是在寻找新学的漏洞。眼下荀爽和郑玄正式开始发难,现在是做了完全的准备。
但是董明就纳闷了,他那一套理论,是建立在后世锤镰帮理论体系上的。要说有逻辑漏洞,董明死都不会信的。
他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是哪来的自信,能够在理论层面打到新学。至于说实际运用方面脱胎于兔子家锤镰帮的特色理论体系,完爆当前、甚至可以说有史以来人类历史出现的任何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
理论加方法论,方方面面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别的不说,就看后世的兔子用几十年干出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就明白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这么伟大的成就。
荀爽和郑玄,脑洞得突破天际才能“发现”新学的漏洞吧?想到这里,董明心里安定了一些,这个时候,一直装死的系统忽然破天荒的主动提示了他一句。
“漏洞在你的改良之中!儒家思想来阐释新学,路子是没走错,但是你自己的底子太差了。”
“嗯?我可是全都背诵下来了,也全都理解了啊。”董明在脑海中反驳了一句。
“嗯,你可以去后世当一个文言文翻译员了。”系统忽然变得毒舌起来,吐槽也非常的犀利且让董明无话可说。
说起来慢,但其实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董明被系统提点了一句的同时,也有人接了刘辩的话茬。
这个人是刘备。
“陛下,这等事情微臣就不参与了吧?”刘备有些尴尬的看着在场的众人,他平日里也读书恶补过,可是跟在场的人一比,他就是个半文盲啊:“这种事,陛下应该请微臣的老师来才对。”
“卢中郎将返乡了,过些日子才能回来。”刘辩解释了一句,然后又补充道:“叫皇叔过来,其实是为了让皇叔负责这一次的讲经。包括场地、安全等问题。”、
刘备听到这里点点头,笑着道:“这等事情,微臣一定能做好的。”
刘辩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蔡邕知道自己的先开口才行,作为在场官位最高的人,同时也是眼下儒家的牌面之一,虽然跟新学一派走的很近,更是为董明保驾护航。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冲变法去的,对新学蔡邕顶多算是了解。儒学,才是蔡邕的立身之本。
“陛下可否告知一下,这讲经在何时?何地?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光一个精彩一些,可不好办。”蔡邕对这件事还是支持的。
新学他其实并不太能看得上,主要是还因为新学当中有些思想太过激进,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比方说对商业的过分看重、阶级对立的说法、还有极端的唯成果论,都让蔡邕无法接受。
其实这几点蔡邕也跟董明说过,董明当然也给他解释过。不是重视商业更不是重利轻义,只是强化了对经济的认可罢了;阶级对立也是本就存在的,朝廷也得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至于唯成果论这个就更扯淡了,董明在新学中明明说的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董明听到蔡邕开口,就知道这位老大人也是支持这一次讲经的。事实上,在场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