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郑康成面相谏言,吕奉先水调歌头
吕布上台之后,感觉众人目光,怪不得人人想要权势,这种被千万人注目的感觉果然不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yīn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吕布一词吟毕,转身对着袁隗等人所在,静听下文。
只是在袁绍看来,吕布此举如同挑衅一般,着实可恼。
蔡邕心神向往,对旁边的郑玄问道:“如何?”
郑玄道:“极好。”
“好在何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yīn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子心xiōng豁达。”
蔡邕笑然:“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也不错。”
郑玄蔡邕相视而笑,又对袁隗言道:“次阳如何看?”
“朗朗上口,言浅意深,确实不错,只是这文体……”
郑玄笑道:“何许在意这个,文学之说在与尝新,虽然现下未曾闻听,可不代表日后也不能,况且今日后只怕……”
众人笑而不语,皆是心中有感。
正在此时,袁术却也带着曹cào等人前来见过几位,只是众人现在的心神却只在吕布一人身上。
卢植率先问道:“小子,做的极好,只是这是何种文体,以前确实从未闻听。”
吕布暗道一声糟,但还是强自冷静道:“是偶然得之,不过是市井之作,唤为‘词’。”
“词?”,卢植闻言笑道:“倒是新颖。”
毫无疑问的,今夜的佳节赋诗的魁首自然是吕布了,袁绍屈居第二,鲍信引为第三。
袁隗对于自家的风头被人抢了,表现得没有一丁点的懊恼,反而是对吕布夸奖有加,对袁术的希望也重了一分。
“公路啊,今后好好学学奉先,枉你大了三四岁,何曾能做出这般诗句来,为父的也能欣慰了。”
袁术见父亲高兴,想来这些只是唠叨,并不在意,因为自家的家世摆在那里,就算自家的才学不及吕布那又能怎么样,最后能登上权利顶峰的只有自家袁公路,而自家现在,将来的对手也只有一人而已。
袁术笑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记住了。”
袁隗又笑着对吕布询问道:“吕布,可又什么打算?”
吕布道:“报效大汉,护我河山。”
“壮哉,小子可教,凡我大汉子弟皆该如此。”
吕布谢过袁隗夸奖。
又说的几句,袁隗对蔡邕笑道:“伯喈兄,该lún到你出手了。”
蔡邕起身道:“此等妙词佳句,幸甚。”
原来先前所说的大礼,竟然是蔡邕得亲笔,要知道蔡邕是当代第一等的书法家,他的真迹及同于黄金,可遇而不可求,得蔡邕一副字,不知会被多少人羡慕。
蔡邕落笔之前,向吕布问道:“此词可有曲目?”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