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三生石
��石文化”是指以灵璧县磬石山南麓古磬矿所产的片状磬石为原料,通过人力加工而成为各种形制的编磬。可以通过雕琢,形成各种人物、鸟兽、鼎彝、文具等磬石工艺品。而灵璧石则是纯天然观赏石,形状奇特,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宋代有诗赞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

  店里的奇石多是些中小型的观赏石,有盈手可握的,也有大至两三米长的,都是摆放红棕色专门定制的底座上,形成一种天然与人工和一的美。在奇石的前面多是挂了牌子,上有奇石的名字,奇石虽大,但是见不到脏处,都被主人经常细致的擦拭过,这些细节都是异常讲究。

  谭云书见到宋慎打量着自己的奇石,心有得意,遂微笑着介绍道:“灵璧石有‘三奇五怪’之说,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

  “一奇为色。黑如墨玉,磨之可为镜;白色则泽润如羊脂,犹如一团白云,彩色石红、黄、青、蓝搭配,美不胜收;二奇为声。犹如金振玉鸣,历来有金石之声的说法。三奇为质。灵璧石在所有的奇石中,硬度最好,处于四至七之间,最利于长期收藏。”

  “一怪为瘦。瘦则体态窈窕,实兀嵌空。乃阳刚之谓。以石体而论,其势棱角毕现,刚硬苗条,中枢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昂;。二怪为透。透则可洞豁贯穿,玲珑剔透。石多孔多洞,灵动飞舞,仰俯观而多姿多势。古人云:石以玲珑透空者为上品。透可活全石,也符合阴柔为清的审美观;”

  “三怪为漏。漏则空穴委曲,鬼斧神工。漏者,茅屋夜雨,柳稍垂露,上下可穿行也。上可乘天冰,下可接地气,惟漏可行。石峰有漏,则体若莲瓣,翻唇吐樱,跌宕多姿,疏郎明了。”

  “四怪为皱。皱毂叠浪,岩窦纵横。皱石之外像。其纡回峭折,氤氲连绵,起伏松弛,阴阳正背,石肤收放皆归于皱。灵璧石的皱象犹如斧劈千仞;似海浪层层,大雪叠叠;象春风吹碧水,微波滚滚;石肤若披麻,千丝万缕。”

  “五怪为丑。丑极则美,美极则丑。丑而雄,丑而秀,乍看怪丑,实则娇美。丑是自然天成,大璞不雕,返朴归真的美学观念,是赏石文化的最高品位。”

  宋慎大奇,这样一段话,怕是要专门准备许久,要一遍遍的说给来到店里的每一个人听,也算是有本事了。不过,当他环顾四周墙壁,方才恍然,难怪刚才谭老板说话时总要时不时抬头看一眼?

  这墙壁上有数条书法条幅,上面所书正是这“三奇五怪”的内容。 【友情提示:由于作者更换书名比较频繁,如果本书最新章节未更新,(可能作者已更换书名)请大家在本站搜索作者名,查看最新章节,如果未更名,请登录联系管理员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