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武学 二
年一次,由枢密院主持。”
“今三年之内,两京学院无法从各路学校取人,则自此三年之内,两京学院之生员由武举及军中比试、推荐录用,如是,则可以给世人一个印象,凡进两京学院者,皆是能带兵能打仗的健儿……”
“若依子明公的说法,则此辈卒业后,难居卑位。”李一侠有点担心。“而若其卒业后,品秩相差太远,必起纷争,此非良策。”
“李兄所虑不错,学生以为,军中所取之人,品秩不宜太高。”司马梦求对此深表赞同。
吴安国却有另外的担心,“今日大宋之弊,在于将骄卒怠,虽然皇上主持御试,奖励骁勇,然百年之弊,非一朝可除。所办武学生员,若从军中招致,只恐流弊丛生,若不从军中招致,又恐难免于物议。学生以为,大人与其请皇上废除武举,不如请皇上于禁军之外,效法汉武帝,组建羽林八军,平时捍卫帝京,战时可为精锐。而这羽林八军之将官校尉,全由武学卒业者中选拔充任。”
“镇卿说的虽然不错,但嫌操之过急。”我心里不是不同意他的想法,但是这时候时机还不成熟,组建一只新军,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这样,几人议论条除,反复推敲,终于把武学的条陈拟好,最后由秦少游执笔,写了一份札子。第二天我就赶去面圣了。
我看着皇帝细细的读着那份《置武学札子》,心里暗暗思虑札子中的条陈是不是恰当,这份札子的所列的内容,可能远远超出皇帝的预期了。
我在札子中提出由两京讲武学院、精忠学院为金字塔塔尖,二十三路讲武学校为基层的武学模式,两京讲武、精忠学院各六百生员定额计一千二百人,二十三路讲武学校各二百人计四千六百人,总计五千八百人的军事学校规模,应当说并不过份。而卒业优秀率我规定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三年之后,每年可以有四百八十名优秀军官从两京讲武、精忠学院毕业充入军队,以一只十万人的军队而论,每二百人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秀军官,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优秀的科班军官会越来越多,加上普通卒业生,以及普通战士军功的升迁,完全可以保证军官供给。而凡是未能通过的优秀考试的,在平时则到一只特殊的部队“校尉军”服役,他们享受相应的军官待遇,但是那只部队全部由军官组成,随时可以充入部队。因为人数并不算多,国家财政也负担得起。
而二十三路讲武学校中,能够升入两京讲武、精忠学院的,每年不到百分之二十七。其余的卒业生全部调到“校尉军”服役,但依然享受相应的军官待遇,随时都有铨补地方武职的可能。
而同时我强烈要求废除武举,因为百分之四十的优秀率这一条足以取得武举的效果,这样子也可以断绝武人除军功、武学以外的仕进之路,让他们不得不进入讲武学校谋求出路。同时两京与各路武学,均由枢密院负责,最初几年由两京讲武、精忠学院通过优秀考试的学员,可以暂时到各路讲武学校任教导官。
至于武学所应教授的内容,却基本上由司马纯父、吴安国、吴从龙拟定的。无非是兵法军阵、军纪操守、操典演练之类,不过考核方法比较惨酷罢了。我本来就对打架之类的事情一无所知,倘是火枪队,我还可以从电视上给一点意见,但是这个古代这么古老的打仗方法,我是一窍不通的。我根本不知安个营也可以有无数的讲究,连个厕所的位置都要规定。我很聪明的闭上嘴,特别是当他们说要把散手当成训练科目的时候……虽然无知,但是我还是知道散手练起来不是玩的。我能提的建议,就是举行一些实兵演习、负重操练之类。为了避免暴露我的无知,我每提一个建议都要小心翼翼。
我当
“今三年之内,两京学院无法从各路学校取人,则自此三年之内,两京学院之生员由武举及军中比试、推荐录用,如是,则可以给世人一个印象,凡进两京学院者,皆是能带兵能打仗的健儿……”
“若依子明公的说法,则此辈卒业后,难居卑位。”李一侠有点担心。“而若其卒业后,品秩相差太远,必起纷争,此非良策。”
“李兄所虑不错,学生以为,军中所取之人,品秩不宜太高。”司马梦求对此深表赞同。
吴安国却有另外的担心,“今日大宋之弊,在于将骄卒怠,虽然皇上主持御试,奖励骁勇,然百年之弊,非一朝可除。所办武学生员,若从军中招致,只恐流弊丛生,若不从军中招致,又恐难免于物议。学生以为,大人与其请皇上废除武举,不如请皇上于禁军之外,效法汉武帝,组建羽林八军,平时捍卫帝京,战时可为精锐。而这羽林八军之将官校尉,全由武学卒业者中选拔充任。”
“镇卿说的虽然不错,但嫌操之过急。”我心里不是不同意他的想法,但是这时候时机还不成熟,组建一只新军,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这样,几人议论条除,反复推敲,终于把武学的条陈拟好,最后由秦少游执笔,写了一份札子。第二天我就赶去面圣了。
我看着皇帝细细的读着那份《置武学札子》,心里暗暗思虑札子中的条陈是不是恰当,这份札子的所列的内容,可能远远超出皇帝的预期了。
我在札子中提出由两京讲武学院、精忠学院为金字塔塔尖,二十三路讲武学校为基层的武学模式,两京讲武、精忠学院各六百生员定额计一千二百人,二十三路讲武学校各二百人计四千六百人,总计五千八百人的军事学校规模,应当说并不过份。而卒业优秀率我规定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三年之后,每年可以有四百八十名优秀军官从两京讲武、精忠学院毕业充入军队,以一只十万人的军队而论,每二百人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秀军官,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优秀的科班军官会越来越多,加上普通卒业生,以及普通战士军功的升迁,完全可以保证军官供给。而凡是未能通过的优秀考试的,在平时则到一只特殊的部队“校尉军”服役,他们享受相应的军官待遇,但是那只部队全部由军官组成,随时可以充入部队。因为人数并不算多,国家财政也负担得起。
而二十三路讲武学校中,能够升入两京讲武、精忠学院的,每年不到百分之二十七。其余的卒业生全部调到“校尉军”服役,但依然享受相应的军官待遇,随时都有铨补地方武职的可能。
而同时我强烈要求废除武举,因为百分之四十的优秀率这一条足以取得武举的效果,这样子也可以断绝武人除军功、武学以外的仕进之路,让他们不得不进入讲武学校谋求出路。同时两京与各路武学,均由枢密院负责,最初几年由两京讲武、精忠学院通过优秀考试的学员,可以暂时到各路讲武学校任教导官。
至于武学所应教授的内容,却基本上由司马纯父、吴安国、吴从龙拟定的。无非是兵法军阵、军纪操守、操典演练之类,不过考核方法比较惨酷罢了。我本来就对打架之类的事情一无所知,倘是火枪队,我还可以从电视上给一点意见,但是这个古代这么古老的打仗方法,我是一窍不通的。我根本不知安个营也可以有无数的讲究,连个厕所的位置都要规定。我很聪明的闭上嘴,特别是当他们说要把散手当成训练科目的时候……虽然无知,但是我还是知道散手练起来不是玩的。我能提的建议,就是举行一些实兵演习、负重操练之类。为了避免暴露我的无知,我每提一个建议都要小心翼翼。
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