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解惑
��里头,而是在......”

  李氏的话说到一半,看了看陈秀才,见陈秀才没有反对的意思,继续说:“……当年你爹考上秀才之后,想继续走科举。但家里穷没有银子,只有跟着一帮马队走南闯北当账房先生。你姥爷是马队的一个管事,瞧着你爹实在心眼好常常照顾你爹。你大舅也在马队,一来二去就和你爹成了兄弟,你爹就教会了你大舅认字。”

  李氏讲述着,陈秀才也陷入了回忆。

  没想到陈秀才还有这样的经历,怪不得他一介书生会算盘,会教齐平算账,几个孩子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看来,陈秀才和李家早有一定的渊源,最后才能娶了李家姑娘做媳妇。

  “这也没有什么说不出口的,一开始是行健的爹跟着马队,后来是他介绍我进去的。”陈秀才微微笑,看向陈齐安,“爹虽然只是一介乡村穷儒,可也知道要想成大事,除了埋头苦读修炼性子之外,还需要行万里路磨练意志。”

  陈齐安心里一亮,知道父亲对自己的期望,郑重的点了点头。

  “爹,你走南闯北,一定去过不少地方,你给我们说说呗。”陈雪娇很好奇这个时代的各地风俗。

  “……当时,”陈秀才陷入了回忆,“……在江南,坐乌篷船,摘新鲜的菱角,秋天的江南呈现一派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景,和春天又不一样。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二十四桥明月夜下,听瓦肆传出的玉笛声。京师很繁华,我们在街上经常遇到蓝眼睛高鼻梁的波斯人,还跟着他们学会了饮葡萄酒。去昆仑山收马,刚进九月就下了大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那片天苍苍野茫茫的天地之间,你会忘记了所有的不快......”

  陈秀才缓缓的诉说,几个孩子听的入了迷,特别是陈齐安,心里更是激动,暗自发誓要把父亲年轻时候走过的路都走几遍。

  没有想到陈秀才走了那么多的地方,这样的经历别说是古代,就是放在前生的现代也不容易。陈雪娇看向陈秀才的眼神,写满了钦佩。

  “……去大理贩药材,彝族人很热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听说那里的人会下蛊。”陈秀才讲到了云南的经历。

  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断了温馨的场面,张氏掀开帘子不请自进,张着大嗓门喊:“你们惯会关起们来过日子。”

  陈秀才的谈话停止,几个孩子心里对张氏升起了恼怒。

  “三弟妹。啥事啊?”李氏站了起来。

  张氏一屁股坐在炕上。陈秀才还躺在上面呢,她也不知道避避嫌,陈秀才不自然的挪了挪身子。

  “也没啥事。就是又该我做晌午饭了,大嫂子知道我的手艺。十顿饭只有一顿能吃。”张氏对自己的底细还蛮清楚的。

  陈雪娇心里警铃大作,不知道张氏又打什么主意。

  果然张氏开始奉承起了李氏:“……大嫂子一向是个能干的。”

  李氏不自然的笑了笑:“四弟妹啥事啊,你别扯那理不清的事,你啥事就说。”

  张氏就等着这句话:“实不相瞒,我找大嫂也没用啥事。大嫂你做七口人的饭是做,十口人的饭也是做。你看不如这样,我把上房的面和菜拿过来,你一起顺手给做了。”

  顺手给做了。陈雪娇冷笑,想的美。

  不等李氏开口,张氏又加了一句:“我也是没法子了,你知道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