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转向
>
在这个时期,苏联所以还建造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原因很多。一是从前德国“热心”地帮助苏联造舰,其次是一年战争中德国海军梦幻般的表现,让斯大林产生了误判。而那份汉娜的“阳谋”,租借给苏联的冰岛军事基地,加上苏联红军在一年战争中轻取土尔其,强行“租借”达达尼亚海峡东岸五十公里的地区,苏联黑海舰队红海军进入地中海的通道也被彻底打通了。
“西线安宁”,陆军完成军备,国际战略环境一片大好,在诸多“利好”的局面下,斯大林怎么可能不对海军加大投入。
神圣冲击开始时,苏联人终于明白航母才是未来海战的王者,可是手上的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巡皆已完工或即将完工,投错了资也只能认了。其间缺少战列舰的美国人倒是动过购买苏联级战列舰的心思,但是习惯趁人之危的斯大林又要价太高,美国人自己又有了蒙大拿级的建造方案,最后还是没有谈拢。
1945年时,苏联红海军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越了意大利海军,不过由于苏联特殊的地理环境,其海军主力被波罗的海和黑海分割开来,在地中海上,明面上还是意大利人占上风。
如果有可能,林汉一家人都非常想将苏联人也拉下水,参予到对美国人的围攻中,
但是无论是汉娜还是阿尔托利娅都不敢将一切押在斯大林身上。
斯大林是个极精明谨慎的人,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山观虎斗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历史上连打个芬兰都要和德国做交易,要苏联海军绕过半个地球去太平洋打美国人,完全就不现实——其实就算是德国,汉娜能把德国海军调到太平洋上和美国海军开战,在德国内部也是遇到了不少的反对意见。许多德国人同样想不通为什么要替英国人流血,英美交恶德国隔岸观火不是更好吗?
只有少数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支持汉娜的观:美国实在太强大了,如果不趁着这最后的机会重创他,未来的一百年里,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在海洋上都会被美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若不是汉娜母女俩的另一个身份“希特勒”的威望在德国人无人可阻。这个在太平洋上的英德日三国联盟根本就组建不起来。
至于最后一个“勉强”有资格参予太平洋海战的国家意大利。一年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国内经济至今没有起色,至今没有一艘新的大型军舰下水服役,依旧只能将一票的旧舰修修补补继续服役,唯一拥有的两艘航母还是德国货,而且全是护航航母。一艘是一年战争前德国“送”给意大利的护航航母。另一艘则是战争结束后德国人按石油换军舰的协议抵押过来的。太平洋战场早已是航母时代,意大利海军的这些“澡盆舰队”,拉到太平洋上也只是笑话而已。
面对着越来越可怕的美国海军,在1945年上半年,英国人除了拉拢德国人,通过谈判最后确定日英德三国联手对付美国人外,英国人做的另一个件露骨的事,就是在金融市场上狙击美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全世界发行了大量的战争债券。关岛海战爆发后。美国海军虽然被日本人打得全军覆没,但美国庞大的工业实力摆在那儿,当美国国会推出庞大的造舰预案后,其销向全世界的战争债券销路一片看好,大家都对美国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很有信心。
在神圣冲击开始后,全世界发现美国人是在和“神明”为敌时,美国国债就开始下跌了。
但到了1944年下半年后,随着一艘又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和“周刊航母”流水般地涌出船台。全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再一次高涨。
但在1945年前新年前后,英国金融业的人在政府的暗示下。开始在纽约和伦敦证�
“西线安宁”,陆军完成军备,国际战略环境一片大好,在诸多“利好”的局面下,斯大林怎么可能不对海军加大投入。
神圣冲击开始时,苏联人终于明白航母才是未来海战的王者,可是手上的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巡皆已完工或即将完工,投错了资也只能认了。其间缺少战列舰的美国人倒是动过购买苏联级战列舰的心思,但是习惯趁人之危的斯大林又要价太高,美国人自己又有了蒙大拿级的建造方案,最后还是没有谈拢。
1945年时,苏联红海军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越了意大利海军,不过由于苏联特殊的地理环境,其海军主力被波罗的海和黑海分割开来,在地中海上,明面上还是意大利人占上风。
如果有可能,林汉一家人都非常想将苏联人也拉下水,参予到对美国人的围攻中,
但是无论是汉娜还是阿尔托利娅都不敢将一切押在斯大林身上。
斯大林是个极精明谨慎的人,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山观虎斗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历史上连打个芬兰都要和德国做交易,要苏联海军绕过半个地球去太平洋打美国人,完全就不现实——其实就算是德国,汉娜能把德国海军调到太平洋上和美国海军开战,在德国内部也是遇到了不少的反对意见。许多德国人同样想不通为什么要替英国人流血,英美交恶德国隔岸观火不是更好吗?
只有少数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支持汉娜的观:美国实在太强大了,如果不趁着这最后的机会重创他,未来的一百年里,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在海洋上都会被美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若不是汉娜母女俩的另一个身份“希特勒”的威望在德国人无人可阻。这个在太平洋上的英德日三国联盟根本就组建不起来。
至于最后一个“勉强”有资格参予太平洋海战的国家意大利。一年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国内经济至今没有起色,至今没有一艘新的大型军舰下水服役,依旧只能将一票的旧舰修修补补继续服役,唯一拥有的两艘航母还是德国货,而且全是护航航母。一艘是一年战争前德国“送”给意大利的护航航母。另一艘则是战争结束后德国人按石油换军舰的协议抵押过来的。太平洋战场早已是航母时代,意大利海军的这些“澡盆舰队”,拉到太平洋上也只是笑话而已。
面对着越来越可怕的美国海军,在1945年上半年,英国人除了拉拢德国人,通过谈判最后确定日英德三国联手对付美国人外,英国人做的另一个件露骨的事,就是在金融市场上狙击美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全世界发行了大量的战争债券。关岛海战爆发后。美国海军虽然被日本人打得全军覆没,但美国庞大的工业实力摆在那儿,当美国国会推出庞大的造舰预案后,其销向全世界的战争债券销路一片看好,大家都对美国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很有信心。
在神圣冲击开始后,全世界发现美国人是在和“神明”为敌时,美国国债就开始下跌了。
但到了1944年下半年后,随着一艘又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和“周刊航母”流水般地涌出船台。全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再一次高涨。
但在1945年前新年前后,英国金融业的人在政府的暗示下。开始在纽约和伦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