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新增兵员+继续忽悠
/>   “制式?这是何意?”

  “同一种兵器、盔甲的各项数值都一样,如此才能使生产、配发、补给、维修等一系列事项,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大家想像一下当年的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兵器盔甲都是一样的高标准制造出来的。”

  大家都点头赞许。目露期待,他们都通晓历史。知道那个暴秦在军事上有颇多厉害之处没有被大汉继承到,若是金良将军能把秦代的一些军制搬过来。便能极大缩短平定天下的时间,对这些世家也是有好处的。

  “听将军的意思,中央军是比郡兵要精锐几分了,那郡兵可以入选中央军吗?”

  “我设置乡兵、县兵和郡兵,就是想用这些兵马来拱守地方,而中央军除了防守襄阳之外,更大的任务便是讨董继而讨伐任何背叛、不忠于朝廷的诸侯,还有那些不忠于朝廷的世家!中央军除了从敌方的降兵里挑选精锐,也可以从郡兵里挑选精锐补入。”

  金良道:“现在中央军已经有了八万战兵和八万辅兵,看似庞大,实际上还不足以对抗董卓的十几万铁骑,朝廷还需要进一步征兵。”

  金良话音刚落,田丰、董昭、沮授、陈琳等人都陆续起身说道:“卑职愿意把家中五分之一的家兵献给将军,支持金将军的讨董大业!”

  那些已经表露心意被列入黄名单的大家族家主们接到授意,也纷纷起身表示,愿意把家兵的十分之一送给金良,支持金良的讨董大业。

  还有十几个大家族和附庸他们的中小家族见状,迅速明白了,有袁绍的加盟,讨董大业是肯定能够胜利的,让自己家族的子弟跟随金良的中央军去前线立功,便于提升,对家族的未来助力不小,便纷纷表示,愿意把他们十分之一的家兵送给金良,支援金良的讨董大业。

  金良看出他们的意思,是想通过自己这尊大神让他们的子弟们也能得到军功得到晋升,既然这些人私心自用,金良也不客气地说道:“两句丑话说到前头。第一句,军法面前人人平等,你们的子弟们若是不遵军令,若是临阵逃脱,若是烧杀抢掠,本将军必定以军法处置。

  第二句。战场上刀来枪往,刀剑无眼,若是你们的子弟不幸战死。你们莫要怪罪本将军。

  这两点,我现在告诉你们。若是你们现在提出不愿参加,本将军也不勉强。”

  那些家主既然已经说出那样的话,又怎么能收回去呢,便纷纷表示:“军中本来就该听从将令,战场上哪有不死人的呢,一切全凭将军发落!”

  就这样一来,二十多个家族和附庸于他们的一百多个中小家族都送部分家兵加入中央军,统计了一下。共计有三万一千多名,再加上从郡兵以十选一的比例精选上来的一万二千人,共计四万三千多人。

  金良从中央军调走三千多名身负轻伤的将士,充实到司隶地区各个亭、乡、县做亭尉、乡尉、县尉,或者做这些兵尉的助手,按照军衔来做不同的位置,列武士以下的做亭尉或副亭尉,大武士以下的做乡尉或副乡尉,中都尉以下的去做县尉或副县尉。实际上很多县都是小县,只有一万户左右。便把乡级的其他官职全部取消,只留一个乡尉统领三到四个亭的乡兵。

  至于郡尉,之前在洛阳封赏的依旧不变。张杨兼任并州校尉,张辽任襄阳所在的南阳郡尉,魏续、李封、薛兰为襄阳相邻的宜阳郡都尉、义阳郡都尉、赵国国尉,秦谊、陈卫、李黑则为县尉,至于成廉、宋宪,则担任并州太原郡、雁门郡的都尉。实际上郡尉级别的这些武将,暂时只是挂名,郡兵的实际指挥训练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