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舒适,这样才能让彼此觉得互相需要,无可取代,并认为对方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在爱情与婚姻中,假如一方想操纵另一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那么两者就无法成功地生活在一起。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仍有不少男人固执地认为,男人应该起主导作用,要控制对方。正因为这样,才出现很多不美满的婚姻。

  因为没有人甘愿长久地处于屈从地位,哪怕是异性伴侣之间。实际上,伴侣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唯有如此,在面临生活时,双方才能找到可以解决的途径。譬如说,在生儿育女,以及孩子未来的教育上,他们才可以达成共识。而且即使出现了问题,彼此不会相互推诿,而是合作解决。

  婚前准备

  我们的教育太注重个人成功,因而常忽略个人能为社会带来什么。正因为这样,很多人才会在合作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在两性合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我们在婚前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规避可能的错误呢?

  1.生活方式与婚姻态度。

  一个成年人在生活中遭遇的任何危机实际上都与他的早期训练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相关。所以,一个人的婚前准备并非一蹴而就的。在他童年时的一系列行为特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日后是怎样应付成人环境的。其实,一个人在五六岁的时候,他性格中对爱情的处理方式就已基本形成。

  在儿童发展的早期,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对爱情以及婚姻的观点。当然,这并不是指他们的性冲动,而是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所以,当我们看到小孩子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并且像“过家家”一样为自己选择对象时,切不可将这理解为孩子的胡闹与性冲动,更不可以嘲弄与取笑他们。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更应该认识到,他们向爱情与婚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健康的引导作用,并使孩子为以后的爱情与婚姻逐步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的两性交往中,培养健康的合作习惯,并有助于培养孩子以后的一夫一妻制观念。

  倘若父母婚姻和谐的话,我们对婚姻的准备就会更充分些。实际上,孩子对婚姻的印象最初来自父母的生活。我们发现,大部分的生活失败者都与他们破裂的家庭有关。的确如此,要是父母不懂得合作,又怎能教会孩子两性合作?所以,我们看一个孩子是否适合婚姻生活,一般看一下他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以及他对父母与兄弟姐妹的态度怎样就可以知道。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论述的,一个人并非决定于其所处环境,而是他对环境的诠释。不同的诠释会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些孩子的父母关系很紧张,但若孩子将这种境况解释为自己在以后的家庭生活里要更加用心,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在为以后的婚姻生活积极地做着准备。由此可见,了解一个人的家庭处境固然重要,但我们绝不可以因为对方家庭状况糟糕就对他做出判断与拒绝。

  2.友谊与工作。

  友谊是培养一个人社会感的重要途径。在友谊里,我们能够学会怎样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怎样聆听对方的感受。假如小孩在孤独中长大,身边没有伙伴与朋友,他就难以产生认同别人的能力。他会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而且热衷于保护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对友谊的训练也是我们婚前准备的重要部分。假如我们儿童时的游戏里包含了合作的因素,这种游戏显然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可现实不妙的是,我们常在孩子们的游戏里看到希望彼此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