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节 攻取菲律宾 6
�是冯圣法、曾以鼎和井上成美联合演的戏,冯圣法此举一方面是麻痹美军,让美军误以为他们歼灭登陆林加延湾的中国军队的机会已经到了,另一方面则是对美军进行第二阶段打击,前者是引蛇出洞,后者是釜底抽薪。
“旅座,吕宋岛到了!”张云身边的副旅长吴俊逸指着前方。
张云看了看,果然,远处海平线上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黑线,渐渐地露出了陆地和山脉的lún廓。“通知弟兄们,准备登陆。”张云吩咐吴俊逸,然后拍了拍井上成美的肩膀,“既然要感谢我们,那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等一下让你的舰队对陆地上多轰点炮弹。”
井上成美哑然失笑:“一定,一定。”井上成美在日本军界里属于“亲华派”,所以山本五十六委任他指挥第4舰队协助中国军队攻占菲律宾时,他确实是真诚地、卖力地执行任务,没有跟中国军队搞什么偷工减料、讨价还价之类的伎俩。
南京军第17师在吕宋岛上登陆的地方是奥隆阿波。
林加延湾位于吕宋岛西海岸线上的偏北处,奥隆阿波位于吕宋岛西海岸线上的正中处,这个地方并不是适合登陆,上岸后就是高山密林,奥隆阿波也不是海港,只是海边一个小镇,冯圣法命令第17师在这个奥隆阿波登陆,因为该地正好卡在一个关键点上,奥隆阿波向北一百三十多公里是林加延湾,此时,美军三分之二都在林加延湾一带与第74师交战,只要第17师拿下奥隆阿波并向内陆腹地推进,就能锁死了林加延湾战场上美军向南逃跑的道路,奥隆阿波向南是什么地方呢?就是吕宋岛乃至整个菲律宾的核心所在区:马尼拉、马尼拉湾、巴丹半岛、甲米地,四个地方都非常关键,马尼拉是菲律宾首府,马尼拉湾是吕宋岛最大的出海口,巴丹半岛是美军在吕宋岛上的“最后的防线”“最终的抵抗基地”、“超级军事基地”,这个面积只有1370平方公里的半岛已经被美军修建成了“遍地连环堡垒的、超大的要塞群”,根据可靠情报,麦克阿瑟打算在最后关头把部队全部收缩进巴丹半岛,进行长期的负隅顽抗,至于甲米地,则是美军亚洲舰队的总基地,马尼拉、马尼拉湾、巴丹半岛、甲米地,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上的关系是这样的:如果马尼拉是北京,那么,马尼拉湾就是渤海湾,巴丹半岛就是辽东半岛,甲米地则是山东半岛,四个地方靠得是非常近的,互相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马尼拉湾西面朝海,北南东三面是陆地,巴丹半岛是湾北,甲米地是湾南,马尼拉在湾东岸。
冯圣法心里很清楚,菲律宾虽然是中国军队打,但菲律宾不是给中国打的,这个地方在打下后是要交给日本人的,所以中国军人不能在菲律宾战场上流太多的血,为日本人流血恐怕是中国人最不值得的一件事。基于这个思想,冯圣法下定决心,不让美军逃入巴丹半岛,如果在战事后期,美军残余部队逃入巴丹半岛凭借其在当地苦心经营的碉堡工事进行困兽之斗,中国军队将其彻底消灭、拿下巴丹半岛肯定要流很多血(原先历史上,日军攻占菲律宾花了五个月时间,第一个月拿下了包括马尼拉在内的菲律宾其它地方,剩下四个月都用在了拿下巴丹半岛)。因此,冯圣法命令第17师在巴丹半岛以北三十多公里的奥隆阿波展开登陆,该师共有三个任务,一是堵住美军向南逃跑的道路,特别是堵住美军逃入巴丹半岛的道路(冯圣法没有命令第17师直接登陆巴丹半岛,因为登陆那里等于进行攻坚战,部队伤亡会很大,虽然那里此时美军不多,但工事坚固完善,直接登陆是不明智的),二是配合第74师,南北夹击美军,三是攻占奥隆阿波向东七十多公里的马尼拉,拿下该地共有两个目的,一是震慑美军和菲律宾人的抵抗意志,奠定中国军队拿下菲律宾的政治象征,二是更好地堵截住美军向南逃跑的道路,实际上,第二个目的的价值和意义大大超过第一个。冯圣法是军人,打仗在乎的是军事价值,不在乎什么政治价
“旅座,吕宋岛到了!”张云身边的副旅长吴俊逸指着前方。
张云看了看,果然,远处海平线上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黑线,渐渐地露出了陆地和山脉的lún廓。“通知弟兄们,准备登陆。”张云吩咐吴俊逸,然后拍了拍井上成美的肩膀,“既然要感谢我们,那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等一下让你的舰队对陆地上多轰点炮弹。”
井上成美哑然失笑:“一定,一定。”井上成美在日本军界里属于“亲华派”,所以山本五十六委任他指挥第4舰队协助中国军队攻占菲律宾时,他确实是真诚地、卖力地执行任务,没有跟中国军队搞什么偷工减料、讨价还价之类的伎俩。
南京军第17师在吕宋岛上登陆的地方是奥隆阿波。
林加延湾位于吕宋岛西海岸线上的偏北处,奥隆阿波位于吕宋岛西海岸线上的正中处,这个地方并不是适合登陆,上岸后就是高山密林,奥隆阿波也不是海港,只是海边一个小镇,冯圣法命令第17师在这个奥隆阿波登陆,因为该地正好卡在一个关键点上,奥隆阿波向北一百三十多公里是林加延湾,此时,美军三分之二都在林加延湾一带与第74师交战,只要第17师拿下奥隆阿波并向内陆腹地推进,就能锁死了林加延湾战场上美军向南逃跑的道路,奥隆阿波向南是什么地方呢?就是吕宋岛乃至整个菲律宾的核心所在区:马尼拉、马尼拉湾、巴丹半岛、甲米地,四个地方都非常关键,马尼拉是菲律宾首府,马尼拉湾是吕宋岛最大的出海口,巴丹半岛是美军在吕宋岛上的“最后的防线”“最终的抵抗基地”、“超级军事基地”,这个面积只有1370平方公里的半岛已经被美军修建成了“遍地连环堡垒的、超大的要塞群”,根据可靠情报,麦克阿瑟打算在最后关头把部队全部收缩进巴丹半岛,进行长期的负隅顽抗,至于甲米地,则是美军亚洲舰队的总基地,马尼拉、马尼拉湾、巴丹半岛、甲米地,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上的关系是这样的:如果马尼拉是北京,那么,马尼拉湾就是渤海湾,巴丹半岛就是辽东半岛,甲米地则是山东半岛,四个地方靠得是非常近的,互相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马尼拉湾西面朝海,北南东三面是陆地,巴丹半岛是湾北,甲米地是湾南,马尼拉在湾东岸。
冯圣法心里很清楚,菲律宾虽然是中国军队打,但菲律宾不是给中国打的,这个地方在打下后是要交给日本人的,所以中国军人不能在菲律宾战场上流太多的血,为日本人流血恐怕是中国人最不值得的一件事。基于这个思想,冯圣法下定决心,不让美军逃入巴丹半岛,如果在战事后期,美军残余部队逃入巴丹半岛凭借其在当地苦心经营的碉堡工事进行困兽之斗,中国军队将其彻底消灭、拿下巴丹半岛肯定要流很多血(原先历史上,日军攻占菲律宾花了五个月时间,第一个月拿下了包括马尼拉在内的菲律宾其它地方,剩下四个月都用在了拿下巴丹半岛)。因此,冯圣法命令第17师在巴丹半岛以北三十多公里的奥隆阿波展开登陆,该师共有三个任务,一是堵住美军向南逃跑的道路,特别是堵住美军逃入巴丹半岛的道路(冯圣法没有命令第17师直接登陆巴丹半岛,因为登陆那里等于进行攻坚战,部队伤亡会很大,虽然那里此时美军不多,但工事坚固完善,直接登陆是不明智的),二是配合第74师,南北夹击美军,三是攻占奥隆阿波向东七十多公里的马尼拉,拿下该地共有两个目的,一是震慑美军和菲律宾人的抵抗意志,奠定中国军队拿下菲律宾的政治象征,二是更好地堵截住美军向南逃跑的道路,实际上,第二个目的的价值和意义大大超过第一个。冯圣法是军人,打仗在乎的是军事价值,不在乎什么政治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