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铜为镜可正衣冠
>   赵桓恨得咬牙切齿:“这些逆臣,对外软弱无能。对自己倒是轻车熟路,什么心思都想的出来。曹东升!”

  曹东升站在一旁躬身:“奴婢在。”

  “传旨,蔡京全家发配边关,抄家!”

  “遵旨。”

  赵桓查过户部上报每年的财政收入,国库相对还算充盈。这些逆臣本不打算抄家的,他本想这六贼作恶多端,可祸不及家人,诛九族的事自己不会干。现在看来抄家也不解其恨。

  “李纲,这三万人挡得住金人的围攻吗?”赵桓又问。

  “陛下,挡肯定挡不住。不过臣有一策。”

  赵桓看着他:“招募汴京的百姓,充盈禁军。固城死守,坐等援军。是这意思吧?”

  李纲抬起头讶然的看着赵桓,这皇帝好厉害,居然猜得透自己办法:“陛下圣明。我们还可以在这京城散布谣言,说金贼破城后会屠城。再将城门紧闭,只需进不许出。这样军民就会齐心保卫京城。”

  赵桓沉吟了一下:“嗯,就这么办。明日早朝,会有金人使者来。他们是想让我们主和,爱卿你怎么看?”

  李纲脸上露出坚毅的目光:“陛下,金人无信。就是一头喂不饱的白眼狼,臣以为万不可再割地赔款。”

  赵桓笑了笑:“李爱卿此言正合我意。自今日起,朕不会再给金人一两银子,他们要战,咱们遍战!”

  赵桓抬头望着窗外的天空悠悠的叹了口气:“三年,哪怕再给朕三年的喘息时间,朕就能把这些金贼赶回长白山吃土。”

  李纲心下大喜,这皇帝表面上看着轻佻浮滑。实际上办起事来颇具眼光,大有明君风范。

  赵桓看到李纲嘴角带笑,于是问道:“李爱卿因何喜悦?”

  于是李纲说了出来:“陛下颇有明君风范。”

  赵桓也笑了笑:“明君,唉,明君朕是做不成了。你们这些臣子不在背后叫朕昏君就烧高香了。”

  “微臣不敢。”

  赵桓侧头看着他:“你不敢?还有什么是你李纲不敢的,你都敢带着大臣闯后宫。还有你李纲不敢干的事吗?”

  赵桓说的是上次夜宿皇后那里,早朝迟到了的事。当时李纲扬言要带大臣闯后宫。

  李纲嘿嘿的笑着:“陛下宽厚,没砍了臣的脑袋。”

  赵桓当成这是对他的夸奖:“是啊,要是换做别的皇帝。怕你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李纲笑着道:“陛下,未必。古有魏征仗义直言而唐王夸赞。今有包拯唾飞仁宗龙颜而千古佳话。这些人可都脑袋安稳的很。”

  “你们这些大臣都这么伶牙俐齿吗?”赵桓问。

  李纲笑而不答。

  赵桓突然想起一件事:“哦,对了。李纲,朕把钱通下大狱了。这事你知道吧?”

  谈起正事李纲立刻又一本正经,李纲赶紧躬身:“臣略有耳闻。”

  “钱通私收贿赂,吃空饷,还有就是在此危卵时刻去逛青楼。”说到这赵桓看了眼李纲,李纲狐疑的看着自己。

  赵桓慌忙解释:“哦,朕派人去查的。”他可不能让李纲知道自己逛窑子的事。

  李纲似乎已经猜出来了:“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