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流沙
有他啊,为什么就要撤军?

  难道丞相死了就不北伐了么?

  所以后面那一句若魏不从,军便自发的意味就很深了。

  如果史魏他不愿意断后,那么就不管他了?

  不管史魏了?这算是怎么个意思?

  史魏不想就这样停止,也不想就这样算了,所以他没有选择断后。

  无论是那个地方都有政治,也都有争权,楚国也并不例外。而席臻死之前把自己的大权交给的便是史魏的政敌。

  事实上这两个人一个人管内政调度一个人管领兵打仗并没有错,甚至是极为合适。可是真正的战争政治并不是下棋,并不是两个人分别合适放一起就没有问题。

  这两个政敌在一起,便直接出了问题。

  史魏不愿意撤军,杨为就直接领着大军走了。

  席臻事实上不过留给了史魏两个选择,一个是断后,然后跟着班师回朝再议后事。若是史魏这么做的话,仍然是前途无量的将军,仍然是这般的辉煌。

  一个是不断后,然后他可以自己回去,也可以领着小部队自己抗击大越。这样的结果要么不过是回去领一点不痛不痒的惩罚,要么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又或者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史魏直接领兵投降顾澈。

  这样虽然对不起大楚,然而却绝对是对得起史魏了。

  无论是哪一个结果,席臻都是替史魏他想过的,可以说是十分对得起史魏了。

  杨为领着大部队撤军了,而大军果然也听从着他的命令走上了归国的道路。再接下来,只要抓住机会,杨为就可以弄死史魏。

  史魏不肯断后不过是第一步而已,人世间最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敌人。

  然而在杨为做这些做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却忘记了另一个潜在威胁。

  顾澈。

  杨为以撤军,当地的老百姓看着楚军撤退了,立马就报告了顾澈。

  无论是楚国当政管这里,还是北越管这里与他们而言都没有区别,甚至大越更好,因为大越比楚国繁荣。所以席臻死了楚军一退他们便乐意把这个消息卖给顾澈拿一份报酬来补贴家用。

  而顾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是有一些疑惑。

  楚军撤退了?这并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之前的五次北伐里楚军退军了很多次,没有军粮了嘛,自然是要撤退的。然而这一次撤退却是有一些意外。

  毕竟席臻之前已经决定常驻了,甚至都已经开始领着人开始种地了。

  这一次谁都能看出来席臻是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和顾澈在这里对峙了,分兵种地,安抚本属于大越的百姓,将他们当做是楚国的百姓,决心长期驻扎在这里了。

  这回事假消息么?

  不可能是,席臻不会蠢到放这样的假消息,因为只需要派几个探子便能够拆穿了。

  那么席臻都做到这一个地步了,却还是突然撤退,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席臻死了。

  顾澈想了一下,现在留给她的无非两条路。

  一条路便是追杀楚军,没有了席臻的楚军还能够打防守反击战么?顾澈自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