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六章 加加担子
  ()  “回陛下,诸位参政这三年来委实帮助内阁府发现了许多的错漏之处,并提请了一些对民生有利的政议,如今看来,还好。都还好!”

  冯去疾听到胡亥的话,眼神一闪,躬身应道。

  听了冯去疾的话,胡亥脸上带着些许玩味的笑容。他很清楚冯去疾话语中的很好是个什么意思。同样,他也知道,冯去疾知道自己明白内阁参政对内阁府的制约。

  内阁参政在任期第一年都还因为刚刚接触这个新鲜事物,没有多少经验,所以很少对内阁府的各种政议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不过随着任期的临近以及对各项事物认知的成熟,所有的内阁参政都知道,如果自己等人不在任期内做些事情的话,怕是在三年后的考课就要被淘汰了。

  毕竟皇帝先前给出的考课要求已经明明白白的说明了,他们这些内阁参政在任期内做了些什么,可是占有很大的分数的。

  第二年开始,一百二十位内阁参政开始有意识的更多的? 参与和关注了内阁府种种政令的实施。尤其是对六部在执行政令的行动上,这些参政们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到了二世八年的下半年,内阁参政们第一次对内阁府的政议提请了弹劾。

  起因是内阁府在筹建会稽仓的时候,要求从会稽尤其是就近的吴县征召十万民夫来保证会稽仓能够按时完工的事情。

  然后,包括马兴、召平在内的二十余位内阁参政牵头,很快就联系到了超过六十名的内阁参政,对这项政议提请了弹劾。

  结果自然不用说,冯去疾、李由、嬴腾、顿弱四人拟定的政议顺利的流产了。

  而这件事情,从头到尾,身为大秦皇帝的胡亥都没有插手干预过。他只是站在咸阳宫内,默默的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等到内阁府将内阁参政们否决之后的政议奏报送到胡亥铜案前的时候,胡亥罕见的在皇帝书房内小酌了两杯。

  事情的经过胡亥很清楚。在是否征召民夫的事情上,内阁府自然有他们的考虑,毕竟这五年,大秦其实一直没有停下各类工程的修筑,尤其是勾连大秦各个郡县的驰道修筑,一直没有停歇过。

  基于东瀛岛被腾蛇军源源不断抓回来送到大秦各地各个工地上的东瀛土著以及俘虏的匈奴人、羌族人、月氏人以及乌孙人,其实大多数的新驰道建设尤其是勾连几个新设郡治的驰道建设,内阁府秉承胡亥的旨意鲜少征召大秦百姓来修筑这些繁重的建设,除了一些较小的工程就近征召个数千人给予报酬外,上万的劳役征召都是极为少见的。

  因为会稽仓在胡亥的设想中,在将来应该是大秦东南半壁之地的粮食存储中心,所以一应建造基本上都是按照敖仓的规格来进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冯去疾、嬴腾等人会提请想要征召近十万的民夫来帮助完成的原因了。

  其实只要给予应得的极为少的报酬,胡亥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反对,毕竟普通百姓都不反对也乐于如此的事情,朝廷和百姓都得利,何乐而不为?

  可以说,内阁参政们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来使的。

  不过,胡亥虽然知道,但是并没有想要推翻参政们第一次行使的弹劾决意。他知道很多参政都是为了弹劾而弹劾,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通盘考虑利弊。

  但是,不管如何,这些参政能够真的行使自己赋予给他们的权利,这才是最重要的。踏出了第一步,那么今后只要自己适当的引导一下,这样为了弹劾而弹劾的状况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