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慕名而来
  只不过,茶楼开着开着,生意好的同时,赵三娘也有了一个烦恼,那就是很多客人用完饭后赖着不肯走。

  原来陶山书院规定,每个学子只可以带着一名书童前来读书,其他下人一律不许带入书院。

  那些下人们就只能等在书院之外,连个像样点儿的歇脚之处都没有。如今有了赵家铺,他们自然要好好利用这个资源,在铺子里好好歇歇了。

  他们这一歇可不是稍事歇息,那可是从自家公子上学起,要一直歇到散学为止,差不多一整天就耗在这儿了。

  赵三娘表示,你们这种歇法很影响咱们家铺子里头的翻台好伐。

  她寻思着,既然是客人,那么赶是不好赶的,得想个法子让他们自动自觉地走才好。要不这样,反正附近空铺子多,索性开一家大茶楼得了。他们要想歇,就去那儿歇好了。

  至于大茶楼的掌柜有谁担任?那还用问,直接让宋知言上呗。他先前不是哭着喊着要当茶楼掌柜嘛,现在就让他如愿好了。多给他找份儿差事,就省得他闲得慌,有事没事儿就来她家串门儿,烦都烦死了。

  赵三娘生怕那些客人吃完饭不肯乖乖挪窝,特意交代宋知言,一定要请一位好的说书先生回来,用精彩绝伦的说书把客人给吸引到茶楼里去。

  其实,赵三娘也清楚,好的说书先生不是那么好找的,这得花费一段不短的时间。在这期间,自然就只能由宋知言顶上了。

  如此一来,宋知言顿时忙得不可开交,彻底在赵四娘家销声匿迹了。赵三娘觉得,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赵四娘家这边清净了,陶山书院的山脚下开始热闹了起来。

  如今《杨家将》已经彻底在府城里火了起来,基本上每家茶楼都会说,每家戏园都会演,整个府城里几乎就没有人不知道杨家八虎的。

  宋知言觉得,《杨家将》虽是他写的,可别人不知道呀。他要是在新茶楼里讲《杨家将》,未免有拾人牙慧之嫌。于是,不走寻常路的他决定开讲《大漠英雄传》。

  这本《大漠英雄传》宋知言前前后后改了三个月,才好不容易终稿,里面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自觉要比之前的《杨家将》精彩得多,肯定会更受欢迎。

  宋知言的预感没错。他开讲的第二天,那些赖在赵家铺不走的客人就全部转战新茶楼;第三天,不少客人生怕漏听了哪段精彩的情节,也不去赵家铺吃饭了,直接让店伙计把饭菜给他端过来,开始赖在新茶楼不走;到了第七天,新茶楼的客人不光是那些下人们了,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他们都是慕名来听《大漠英雄传》的。

  大家这么捧场,倒不是因为《大漠英雄传》的题材多么多么的新颖。其实,武侠小说自古有之,现在去府城里的书斋里随便找找,就可以找到一大摞。

  只不过,前人所写的武侠小说套路既单一,言语又粗暴。

  往往就是些绿林好汉一言不合就动手,打残打瘸是小事,还经常会一脚踹翻之后把人头给割了,那种场面叫做一个血腥。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既然是武侠小说,那肯定是来称颂主人公的侠义精神的,可里面的主人公老爱朝女人孩子下手是怎么一回事儿?见哪个女人生得漂亮,就要抢回去当压寨夫人,不从?那就一刀剁翻。想要上门寻仇,打不过老的,就拿小的开刀。管那小孩子多么年幼,多么顽皮可爱,直接一斧子把脑袋劈成两半。这算是哪门子的侠义?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