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泠江之上
赵四娘见那青年一阵慌乱,又再次扫了一眼四周,在心中细细衡量了一番,接着说道:“至于那些看不下去帮着你打砸的‘有些客人’,其实和你们是一路的吧?”
众人都被这个谈吐不凡的美貌小姑娘给吸引住了目光,一直注意着她的一举一动,这时看到她忽然望向人群中,都顺着她的目光看了过去。
只见在自助餐台的不远处,站着四五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若不是赵四娘点明,众人也不会觉得混在人群中的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可经赵四娘这么一点,再细细一打量,就觉得这几个青年有点儿不对头。要知道这个时段,铺子里的客人大多是要去码头上搬货的穷苦青年,年龄倒和那几个青年相若。只是两相对比之下,就能发现那几个青年衣裳要比普通贫家青年好上几个档次,更扎眼的是,他们身上带着的流里流气怎么也遮掩不住,脸上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兴奋表情,一看就不是什么正人。
这种不像是走正路的青年差不多每个村子里都有,可这会儿一下子就在赵家铺聚了好几个,这就有些不大正常了。再加上听了赵四娘的分析,众人都觉得那青年更像是专程前来寻衅滋事,登时对赵四娘的说法认同了七八分。
有一个客人就大声质疑道:“刚才这事儿还没有掰扯明白呢,这人就又是要掀桌子,又是要打人的。咱们都不知道谁是谁非,也不好贸贸然就上前帮谁,只能忙着劝和。可这些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在那儿帮腔,喊打喊砸的。只是被旁边的几个客人压服住了,这才没闹得起来。依我看,他们还真是一伙儿的!”
“小子,你瞎咧咧些啥?谁和他是一伙儿的?今儿小爷非给你点颜色看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在外面浑说!”那几个青年听了。当即就有一个不服,大声叫嚷起来。
一帮人登时就摩拳擦掌,想要动手打人。可他们正要冲上前去。却发现自个儿根本施展不开拳脚。就在刚刚说话的功夫,四周围上来很多身材魁梧的青壮,虽然这些青壮一言不发,可看着架势,只要他们敢轻举妄动,绝对不会给他们什么好果子吃。
一帮人,其中包括躺在地上正支着耳朵听动静的那人。心中都叫苦不迭:明明在来之前就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个赵家铺里除了一个汉子正当壮年外,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他们一行人七人。其中六个人随便动动手就能把铺子砸个成个稀巴烂,而剩下一个人装死带来的震撼效果,足以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袖手旁观。到时候搞完破坏了,他们就可以全身而退。扬长而去。可剧本是这么写的。为啥这些群众演员完全不按剧情走呢?一个个争着站出来为赵家铺出头,这到底为的是哪般?
在前世,也不乏有人眼红自家面馆生意好,前来寻衅滋事。早就对此见怪不怪的赵四娘很快洞察了那青年的意图,只扫了人群一眼,就知道这里面还藏着好几个他的同党。
赵四娘很清楚,虽然自家铺子里加上洗碗的帮工总共有十几个人之多,人数上要胜过这帮前来闹事的人。可从武力值上来看,完全处于下风。于是一上来。她就让赵三郎去将正在给姜家盖房子的众多帮闲请来助阵,准备先同那青年掰扯一番,尽量拖延时间,等人都到齐了再教训他们。
可赵四娘欣喜地发现这会儿站在人群最前面的都是姜家滩的乡亲们,他们不但数次开口替自家说话,还主动用自个儿的身躯挡住了那帮不安分的人。不仅如此,其他得到消息的乡亲们,或从码头上,或从村子里,正源源不断地赶来赵家铺支援他家。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姜家滩的乡亲就从七八个人增至十几个人。同为十几个人,这些乡亲们大多是常年从事重体力活儿的青壮,武力值和他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足以将这帮闹事之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众人都被这个谈吐不凡的美貌小姑娘给吸引住了目光,一直注意着她的一举一动,这时看到她忽然望向人群中,都顺着她的目光看了过去。
只见在自助餐台的不远处,站着四五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若不是赵四娘点明,众人也不会觉得混在人群中的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可经赵四娘这么一点,再细细一打量,就觉得这几个青年有点儿不对头。要知道这个时段,铺子里的客人大多是要去码头上搬货的穷苦青年,年龄倒和那几个青年相若。只是两相对比之下,就能发现那几个青年衣裳要比普通贫家青年好上几个档次,更扎眼的是,他们身上带着的流里流气怎么也遮掩不住,脸上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兴奋表情,一看就不是什么正人。
这种不像是走正路的青年差不多每个村子里都有,可这会儿一下子就在赵家铺聚了好几个,这就有些不大正常了。再加上听了赵四娘的分析,众人都觉得那青年更像是专程前来寻衅滋事,登时对赵四娘的说法认同了七八分。
有一个客人就大声质疑道:“刚才这事儿还没有掰扯明白呢,这人就又是要掀桌子,又是要打人的。咱们都不知道谁是谁非,也不好贸贸然就上前帮谁,只能忙着劝和。可这些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在那儿帮腔,喊打喊砸的。只是被旁边的几个客人压服住了,这才没闹得起来。依我看,他们还真是一伙儿的!”
“小子,你瞎咧咧些啥?谁和他是一伙儿的?今儿小爷非给你点颜色看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在外面浑说!”那几个青年听了。当即就有一个不服,大声叫嚷起来。
一帮人登时就摩拳擦掌,想要动手打人。可他们正要冲上前去。却发现自个儿根本施展不开拳脚。就在刚刚说话的功夫,四周围上来很多身材魁梧的青壮,虽然这些青壮一言不发,可看着架势,只要他们敢轻举妄动,绝对不会给他们什么好果子吃。
一帮人,其中包括躺在地上正支着耳朵听动静的那人。心中都叫苦不迭:明明在来之前就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个赵家铺里除了一个汉子正当壮年外,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他们一行人七人。其中六个人随便动动手就能把铺子砸个成个稀巴烂,而剩下一个人装死带来的震撼效果,足以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袖手旁观。到时候搞完破坏了,他们就可以全身而退。扬长而去。可剧本是这么写的。为啥这些群众演员完全不按剧情走呢?一个个争着站出来为赵家铺出头,这到底为的是哪般?
在前世,也不乏有人眼红自家面馆生意好,前来寻衅滋事。早就对此见怪不怪的赵四娘很快洞察了那青年的意图,只扫了人群一眼,就知道这里面还藏着好几个他的同党。
赵四娘很清楚,虽然自家铺子里加上洗碗的帮工总共有十几个人之多,人数上要胜过这帮前来闹事的人。可从武力值上来看,完全处于下风。于是一上来。她就让赵三郎去将正在给姜家盖房子的众多帮闲请来助阵,准备先同那青年掰扯一番,尽量拖延时间,等人都到齐了再教训他们。
可赵四娘欣喜地发现这会儿站在人群最前面的都是姜家滩的乡亲们,他们不但数次开口替自家说话,还主动用自个儿的身躯挡住了那帮不安分的人。不仅如此,其他得到消息的乡亲们,或从码头上,或从村子里,正源源不断地赶来赵家铺支援他家。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姜家滩的乡亲就从七八个人增至十几个人。同为十几个人,这些乡亲们大多是常年从事重体力活儿的青壮,武力值和他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足以将这帮闹事之人收拾得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