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报应太快
�两年的工夫,他就把生意引入了正轨,置下了不少铺面和田产,使得肖家一跃成为边城中数得上名号的人家。甚至随着肖家的兴旺,老实了一段日子的肖守安又开始四处蹦跶,为非作歹了起来。

  人在做天在看,天不可言,但天总有亮的时候。

  也不知是否是老天都看不惯肖家的恶行,出手收拾了它。反正肖家的好运很快就到了头,一场地震之后,不仅新添置的恒产全部化为废墟,消耗大量存银购来的贵重货品也被尽数掩埋。更加大快人心的是,据说肖家这一回抢救出来的金银细软尚不及上次带出来的零头。

  或许是肖永业此次碰壁碰得头破血流,加上钱财几乎尽失,眼见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在外闯荡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想起了自己的故乡,竟萌生出了回乡的念头,便带着肖家人从边城回到了静海。

  以上是根据袁春花对前主家的叙述,再结合赵元娘前世的回忆后,赵四娘对肖永业意外回家的来龙去脉做出的推测。

  其实袁春花和她娘辗转被卖去边城后,只在肖家待了不到两年,对肖家的底细知道得颇为有限。而前世肖永业归家后对他在外的经历讳莫如深,要么闭口不谈,要么信口开河,当时赵元娘根本无法得知他们在外干下的勾当。还是后来,多年以后赵元娘回乡祭拜宋氏,才在机缘巧合下听说了肖守安犯下的命案。只是那时老赵家已然烟消云散,肖永业父子更是早已尸骨无存,怨已报仇已了的赵元娘听过就算,并未深究,因而她不太清楚个中详情。

  于是,问题就来了。

  袁春花和赵元娘都听说过肖守安的恶行,赵四娘也相信这绝非是空**来风,具有极高的信凭性。可偏偏谁都不清楚肖家祖籍具体位于何处——在燕蜀边境应当是没错,可边境线那么长,到底是哪座城呢?

  这么关键的问题一时间居然无法弄清!

  要知道,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肖永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那家苦主,让他们指认肖守安。听说那户举人家颇有势力,真能让他们站出来,结果绝对不止让肖守安伏法,整个肖家也离死不远了。

  肖守安伏法,肖家玩儿完;肖守安脱罪,肖家啥事儿没有,估计赵四娘家就得玩儿完了。

  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结合前世血的教训,赵四娘觉着这种可能性噌噌噌直往上升。

  其实,当日在茶馆里听过赵元娘对前尘往事的叙述后,赵四娘就意识到肖永业是个大患,必须及早防范,于是她随即着手打探起肖家的底细来。然而,这几个月里她先后几次雇人去外乡探访,都没能打听出有用的信息回来。后来肖永业自己送上门来,赵四娘更是借机使人深挖,却也没能挖出肖家的祖籍来——她猜测,之所以打探不出,八成是心思缜密的肖永业曾再三嘱咐过家人不许乱说话,尤其是对出身祖籍必须守口如瓶。

  意识到这一点后,赵四娘再也无法淡定,甚至开始后悔当初不该在一时冲动下把肖家人送去县衙,而应当徐徐图之,谋定而后动。

  不过,后悔那也只是一瞬间。反正事情已经做下,再也无法回头了。有功夫在这儿自怨自艾,倒不如另寻办法去解决问题。

  赵四娘仔细思量了一番,虽说肖家混成如今这副熊样,能卖的下人都卖掉了,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心腹,理论上应当具有极高的忠诚度,实际上也印证了这一看法——确实没能撬开他们的嘴。不过在听了袁春花对肖家情况的介绍后,赵四娘觉得为富不仁的肖家绝非是铁板一块,之前没成不过是下的饵料不够“香甜”,若是将重金砸在那几个圈定的家奴身上,完全有希望挖出猛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