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刀两断
�赵家发生了好多事情,对其他人来说很是出乎意料,但对赵四娘来讲却是意料之中。

  唯一让赵四娘惊讶的是,在赵老爷子写下放妻书后,还没等她给赵永孝使眼色,赵永孝就主动向赵老爷子提出分家。

  被一桩又一桩晦气事打击得近乎暴走的赵老爷子当然不肯答应,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却也容不得他断然拒绝,只得摆出一张“慈父脸”,好声好气地劝说赵永孝在完婚之后再商量分家。

  不过,平日和他的三哥一样顺从的赵永孝今日却异常坚持,硬是顶着压力坚决要求分家。

  万般无奈之下,赵老爷子只得应下,但他终是咽不下这口气。

  赵老爷子合计着,反正经过今儿一闹,老赵家已没啥名声可言,那索性就彻底豁出去得了。

  于是,赵老爷子无视别人异样的眼光,按照三房的先例给赵永孝分了家。

  也就是说,赵永孝仅仅得了四亩地和五串钱安家费。房子?那是没有的。至于该给李家的聘礼以及筹备喜宴的钱?对不住,家里困难得很,那也是没有的。

  得知是这种分法后,赵永孝也不争辩,硬气的他拿到文书后,当即就收拾出一个扁扁的包袱,背上就走出了老赵家门,搭着赵四娘家的车渐渐远离了这块他生长的地方。

  看到兄弟也从家里分了出来,赵永忠内心深处隐隐感到一丝不可名状的酸痛。

  其实,感觉心酸难言的并不止赵永忠一人,回去的路上,一家人沉默了一路。

  原本大家是抱着同老赵家据理力争的决心去为李家人争取婚事的,而预想中千难万难的事情居然在里正的几句话下就得以顺利解决了,此时此刻大家原应当欢呼雀跃才是。

  然而,大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关于宋氏的求去,家人们曾经无法理解,甚至宋氏本人也无法理解为何闺女执意如此,但在赵元娘和赵四娘的耐心解释后,大家觉得断个干净倒也罢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赵元娘的自请出族,这件事除开赵四娘外。赵元娘就只对宋氏漏过一些口风。大家与其说是不能理解,更多的是感到心痛——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元娘才做出了这样决绝的选择呀?

  一时间,骡车上的气氛极为低沉。甚至于回到赵家铺后,姜家人听闻了赵元娘的选择后,也都默默地为她难过。

  不过这样的状态并没能持续很久,很快赵四娘的一席话就打破了沉默。

  “这是怎么说的?四娘。住得好好的。为啥要搬去县城呢?”姜老爷子急急问道。

  “是呀,四娘你要喜欢热闹,咱就搬去镇上呗!县城?那也太远了!”事事依着小闺女的赵永忠也反对道。

  就在方才。赵四娘把家人都召集到了一起,甚至把原应在镇上下车的宋氏母女和赵永孝也一起请回了姜家滩。看人都到齐了,赵四娘当众宣布了举家迁往静海县城的决定。

  如赵四娘所料,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反对。站在她这一边的惟有赵元娘。

  “去县城其实是我师父的意思。”赵四娘此话一出,反对之辞登时没了声儿。

  “大伙儿可能不知道。我师父他老人家虽说上了年纪,但身子骨向来硬朗。喜欢四处游览的他常年在外奔波,多少山路都走得。可谁知自打上回他旧病复发后,身体竟一日不如一日了。原说好三月的时候要来看我的,可他那身子骨……唉,再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