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无意伤人
,她带着满腔热情来给兄弟俩授课,只盼他俩谁能给她考个秀才回来,把大笔大笔的税金给免掉一些——燕国农业税看似不重,而商业税则实实在在很多。有了功名,家里的田赋就能全免,商税也能免除一半,多好!

  可现实就是那么提神,不到两天,赵四娘的美梦就全醒了,她终于意识到:世间没有那么多奇迹,错过了启蒙的最佳时间再想要学那是千难万难!

  呜呼哀哉!怪不得古人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话是这么用的吗?呃,不管怎么说,尽管赵四娘心中一阵哀嚎,但她岂会那么容易死心,不肯罢休的她逮到功夫就抓兄弟俩来念书。经过她这几个月的折腾,赵三郎倒还罢了,好歹能把《三字经》上的字连猜带蒙地认出大半来。可赵四郎呢?呵呵,如今赵四娘已经不为他不会读书着急了,只为他智商捉急呀!你说学了两个月,还能把自个儿的名字写错,这是怎么回事!姜氏都比你强啊!

  对于这种“顽石”,赵四娘觉得她能力有限挽救不了,于是决定果断放弃。前几日开始,赵四娘特地把赵三郎调出赵家铺,安排他上午现场见学,下午学习算账。至于赵四郎?赵四娘其实就没做安排。但也不好做得太明显,那太伤人不是?于是,就让他跟在赵三郎后面。至于这条路子适不适合赵四郎,他到底学没学到些啥?赵四娘才不想管。

  今日赵三郎赶回来帮忙,一直扮演哥哥小尾巴的赵四郎当然也跟了过来。只是赵四娘一见赵三郎就立刻安排他去跑堂,却没让赵四郎进后厨搭把手,只让他去别处歇着。

  赵四娘心想,后厨就这么丁点儿大,本就有姜氏和袁春芳在,再加上赵元娘和自个儿满够了,哪里还有地方再站个人呢?还是别来了。

  赵四娘或许不会承认心里觉得赵四郎碍事,又或许自认为隐藏得很深,迟钝的赵四郎不会得知自己的真实想法。

  殊不知,获悉一个人的真实意图并非是在于听他说了些什么,而是在于看他做了些什么。越是单纯的孩子他的心灵越是纯净,有时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对他的真实看法。

  赵四娘一直以为今日烧火的是外婆杨氏。原来随着姜华的痊愈,家里再没有病人需要照料。闲不住的她就过来帮忙看灶了。

  可实际上,今儿一大早杨氏就带着小孙女去拜会亲家了。这可是自家发家后过的第一个大节,往年只有亲家公往姜家送节礼,姜家却拿不出像样的回礼,就为这可没少受亲家母奚落。如今自家阔了起来,总得去亲家显摆显摆不是?憋屈了这么多年,怎么着也得把这口郁气给吐出来。

  亲自登门送节礼。这个姜老爷子也很赞同。不过。怎么也得等忙完这一段再说。要实在是天天都忙,那就哪天下晌抽空去也成,不兴你这样说去就去的。

  可这回素来靠谱的杨氏一点儿都不靠谱。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忙碌,端午又一日比一日临近,就担心这回又让亲家抢了先。于是,再也忍不住的她不顾姜老爷子阻拦。天刚亮就把姜梨花从被子里挖了出来,带上节礼就往高店村赶。

  总算杨氏还惦记着家里的生意。没把孙子一块带去,让他顶替自个儿在后厨里烧火。

  因而,今天负责烧火的其实是年仅八岁的姜小虎。

  赵四娘没注意到,可赵四郎却看得分明。

  这个孩子虽然外表迟钝。可内心有时却很敏感,今日他就深切体会到小妹其实看不上他——原来我这么没用,居然连小虎都比不上!

  这回的事儿。赵四娘还真不是有意为之。然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