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齐心协力
�”
“啥?可以做番薯面条啦?”众人立马七嘴八舌地问道。
为了做这番薯面条,姜氏她们又是磨浆,又是晒粉,都忙活了好几天了,听说终于可以开始做面条了,大伙儿都很兴奋。
“嗯,早上我去取番薯粉的时候,发现番薯粉差不多都干了。今天再晒上一天,到了傍晚的时候,用它来做面条,应该不成问题。”赵四娘笑着确认这个大好消息。
“做面条的时候就要用到锅吗?难道要把面条给煮熟?这还能存得住吗?”赵三郎疑惑地问道。
“做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把面条放进沸水锅里的,不过不需要煮到全熟。至于这面条能不能存得住嘛,做出来你就懂了!”赵四娘卖个关子道。
“既然是为了做番薯面条,那傍晚之前确实该把其它活计都做完,好腾出手来专心做面条!行,这鱼我现在就去买!”姜老爷子笑着应道。
“这鱼现在卖得这么贵,那就不要多买,就买三斤大一些的鱼回来吧!呃,最好再买点儿虾回来……外公,大一点儿的虾贵吗?”赵四娘问道。
“还行,现在买应当和大鱼一个价,三文钱左右一斤。”姜老爷子答道。
“那就再买两斤虾吧!我打算再做点儿虾丸一起送过去。”赵四娘说到这儿,顿了一下,遗憾道:“可惜家里没有养鸡,要是有鸡蛋就好了,做出来的虾丸更好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姜氏听到小闺女又提起了鸡,心里又开始不自在了,寻思道:等到月底两家分了红,赶紧让孩子他爹买只鸡回来,把小闺女的嘴给堵上才行!
“四娘,你要用鸡蛋吗?咱家有啊!刚刚你舅母的娘家人来的时候,给咱家送了一篮子鸡蛋。”姜月娥猛然想起道。
“哎,亲家实在太客气了!每次来都要给咱捎点儿东西,怪不好意思的!”姜老爷子叹道。
“外公,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等咱家生意做顺手了,得了空,咱也买些东西送过去当回礼!”赵四娘笑着劝慰道。
“好嘞,就这么办!”姜老爷子笑道,接着说:“既是急着做这个虾丸,那最好现在就回去把鸡蛋拿过来……”
“岳父,我脚程快,这就回去取,一会儿就能拿过来!”赵永忠还在为早上的事儿自责,听到这儿,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忙自告奋勇,要回去取鸡蛋。
虽说这儿离姜家并不太远,可赵三郎心疼他爹,忙劝道:“爹,你都跑了两趟了,还是在铺子里好好歇息,这趟就由我去吧!”
“还是我去,你留在铺子里帮忙!”赵永忠生怕大儿子要和他抢这个机会,边说边往外跑去。
赵四娘没成想赵永忠就这么跑了,忙追出去喊道:“爹,不必把一篮子都拎过来,拿那么两个来就行了!”
唉,赵永忠跑得飞快,追出去的赵四娘只看到了他的背影,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没听见。
赵四娘见这会儿官道上也没几个人,转身再看铺子里也就只剩下三位客人,分别是一对看上去像是去走亲访友的少年夫妇和一个背着货郎架而来的青年货郎。
那对夫妇点了两碗三和面和一碟黄豆炖猪蹄,看样子已经吃到尾声。而那个货郎只点了一碗面汤,就着他自备的烙饼,也快吃完了。
赵四娘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之间,不会再有客人上门点面条了,便打算把锅里用来下面条的水倒掉,空出锅来把�
“啥?可以做番薯面条啦?”众人立马七嘴八舌地问道。
为了做这番薯面条,姜氏她们又是磨浆,又是晒粉,都忙活了好几天了,听说终于可以开始做面条了,大伙儿都很兴奋。
“嗯,早上我去取番薯粉的时候,发现番薯粉差不多都干了。今天再晒上一天,到了傍晚的时候,用它来做面条,应该不成问题。”赵四娘笑着确认这个大好消息。
“做面条的时候就要用到锅吗?难道要把面条给煮熟?这还能存得住吗?”赵三郎疑惑地问道。
“做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把面条放进沸水锅里的,不过不需要煮到全熟。至于这面条能不能存得住嘛,做出来你就懂了!”赵四娘卖个关子道。
“既然是为了做番薯面条,那傍晚之前确实该把其它活计都做完,好腾出手来专心做面条!行,这鱼我现在就去买!”姜老爷子笑着应道。
“这鱼现在卖得这么贵,那就不要多买,就买三斤大一些的鱼回来吧!呃,最好再买点儿虾回来……外公,大一点儿的虾贵吗?”赵四娘问道。
“还行,现在买应当和大鱼一个价,三文钱左右一斤。”姜老爷子答道。
“那就再买两斤虾吧!我打算再做点儿虾丸一起送过去。”赵四娘说到这儿,顿了一下,遗憾道:“可惜家里没有养鸡,要是有鸡蛋就好了,做出来的虾丸更好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姜氏听到小闺女又提起了鸡,心里又开始不自在了,寻思道:等到月底两家分了红,赶紧让孩子他爹买只鸡回来,把小闺女的嘴给堵上才行!
“四娘,你要用鸡蛋吗?咱家有啊!刚刚你舅母的娘家人来的时候,给咱家送了一篮子鸡蛋。”姜月娥猛然想起道。
“哎,亲家实在太客气了!每次来都要给咱捎点儿东西,怪不好意思的!”姜老爷子叹道。
“外公,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等咱家生意做顺手了,得了空,咱也买些东西送过去当回礼!”赵四娘笑着劝慰道。
“好嘞,就这么办!”姜老爷子笑道,接着说:“既是急着做这个虾丸,那最好现在就回去把鸡蛋拿过来……”
“岳父,我脚程快,这就回去取,一会儿就能拿过来!”赵永忠还在为早上的事儿自责,听到这儿,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忙自告奋勇,要回去取鸡蛋。
虽说这儿离姜家并不太远,可赵三郎心疼他爹,忙劝道:“爹,你都跑了两趟了,还是在铺子里好好歇息,这趟就由我去吧!”
“还是我去,你留在铺子里帮忙!”赵永忠生怕大儿子要和他抢这个机会,边说边往外跑去。
赵四娘没成想赵永忠就这么跑了,忙追出去喊道:“爹,不必把一篮子都拎过来,拿那么两个来就行了!”
唉,赵永忠跑得飞快,追出去的赵四娘只看到了他的背影,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没听见。
赵四娘见这会儿官道上也没几个人,转身再看铺子里也就只剩下三位客人,分别是一对看上去像是去走亲访友的少年夫妇和一个背着货郎架而来的青年货郎。
那对夫妇点了两碗三和面和一碟黄豆炖猪蹄,看样子已经吃到尾声。而那个货郎只点了一碗面汤,就着他自备的烙饼,也快吃完了。
赵四娘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之间,不会再有客人上门点面条了,便打算把锅里用来下面条的水倒掉,空出锅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