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初次得利
��,一会儿工夫就卖得差不多了,后来有好多客人想买都没买得上。可家里只有两副猪下水的量了,要不咱现在去镇上再买上几副?”赵三郎提议道。

  “嗯,反正猪下水便宜,可以再买点儿!”赵四娘点点头,接着说道:“其实我是想做码头上搬货人的生意的,可今天来铺子里的,基本上都是从江对岸乘船过来去长乐镇赶集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过早饭的,进我们铺子只是歇歇脚,见咱家东西好吃,买了解解馋的。很少有人肚子饿了,买面条吃的。”说到这儿,赵四娘尴尬地笑了笑,自嘲道:“咱家开的是面铺,可今天三和面面条只卖出去四碗,白面面条更是一碗都没有卖出去!刚刚算成本的时候,我都没好意思把面粉钱算进去!”

  “这有啥?没卖出去咱自个儿吃!大家伙儿一大清早就起来忙开了,早饭都没能好好吃。就当是犒劳自个儿,咱晌午饭就吃面条!”姜氏笑道。

  “既然这面条卖不动,要不咱明儿就不和面了?”杨氏小声提议道。要是天天都卖不出去,那岂不是天天都要自个儿解决?三和面就罢了,白面要是顿顿吃,杨氏就有点儿心疼了。

  “外婆,这白面可以少和一点儿,可三和面还是要照常和的。只要咱们多备点料,坚持卖到晌午,我相信搬货的人里总有几个肯来吃咱家的面条的!”赵四娘笑道,接着她朝赵永忠道:“快到晌午了,咱们早点儿吃饭,一会儿就去镇上吧!呃,也不要太多,再买两副猪下水回来就够了!”

  赵永忠忙点头答应。

  “四娘,再买两副会不会少了点儿?今儿两副猪下水咱只卖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光了,明儿要是准备四副的话,恐怕还是卖不到晌午呀!”赵三郎提醒道。

  “四副应该够了。今天会有这么多人路过咱家铺子,主要是因为江对岸的村民要去镇上赶集。虽说长乐镇是个大镇,可也只是三天一集。明儿不是集日,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其实稳妥一点的做法是明天还卖两副,不过猪下水成本低廉,这个风险咱还是担得起的。”赵四娘笑着分析道。

  赵三郎听了暗暗佩服道,还是自家小妹想得周全呀!

  赵四娘又转头向姜氏问道:“娘,咱家番薯粉做得怎么样了?”

  “把水缸里的水放掉后,捞出来晒着呢,还没全干。不过估计也快了,就这一两天的事儿了!”姜氏答道。

  “外公,下晌您能不能去帮我去买些鱼回来?”赵四娘央告道。

  “四娘馋鱼啦?成!咱姜家滩啥都缺,就是不缺鱼!”姜老爷子笑着说,又想了想道:“不用去买了吧?待会儿我出船去打点儿回来!”

  “出趟船也打不到多少鱼!你有这功夫,还不如呆在家里把那几亩地给侍弄好吧!”杨氏嗔道。

  姜老爷子嘿嘿笑了两声,说道:“这倒也是,反正鱼也不值钱,外公下晌给你去买!”

  “外公,买鱼时不论大小,尽可以买回来。小的咱们烧好了,明儿可以和干煸肥肠一样卖;大的让我做成鱼丸,要是大家都觉得好吃,也可以拿去铺子里试着卖!”赵四娘道。

  “鱼丸?那是啥玩意儿?四娘你又有啥新主意啦?”赵永忠好奇地问道。他心中不禁自得道,小女儿自从拜了名师后,好点子一个一个往外蹦,真是聪明得不得了!

  “就是用鱼肉和番薯粉和在一起做成的丸子,做出来你就知道啦!”赵四娘笑道。

  “那好,外公就多买点鱼回来,你多做点儿,大家都好好尝尝!”姜老爷子笑道。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