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师徒
�的小丘;而元世祖忽必烈在营建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的南面,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到了朱棣当燕王的时候,就在青山下遍植果树,山下豢养成群的鹤、鹿,供登高、赏花、饮宴、射箭之用。

  昔日千岁的燕王如今成了万岁的皇帝,这山也就改称“万岁山”了。

  夜深了,北京城的喧嚣渐渐退去,只留下微风轻拂树叶的沙沙声。

  姜星火站在那棵着名的老歪脖子树下,双眼微闭,但心中却如明镜一般清晰。

  他回想着白日里与宴席上众人的交谈,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朱高煦的成长肉眼可见,几乎所有勋贵都非常支持他,而这并非偶然,是他多年来勤奋学习、不断锤炼的结果。

  姜星火作为老师,他为自己的弟子感到无比骄傲。

  但同时,姜星火也很清楚地察觉到,这边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姜先生。”

  朱高煦换了个称呼。

  “坐吧。”

  两人没拿凳子,而是就这么毫无形象地一屁股坐在地上,腿伸长,靠着老歪脖子树,就像是当年在诏狱里一样。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姜星火虽然对于北直隶的变法和各方面情况不算是两眼一抹黑,但朱高煦在北直隶这些年,算是地头蛇,只有通过深入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朱高煦的想法和他未来的打算,姜星火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北直隶的变法。….

  “当前的北直隶虽然表面平静,但实则暗流涌动。”

  朱高煦想了想说道:“尤其是文官那边,都在暗中较劲,有人其实有推诿懈怠的现象,不想让北直隶比南直隶发展的好,想让俺大哥在储君之争中胜出。”

  姜星火听后点了点头,朱高煦所言非虚,北平系的文官确实都是朱高炽嫡系,暗中做些手脚是在所难免的。

  接下来,朱高煦又大致介绍了现在北京的文官班底和北直隶的变法进程。

  南北直隶的变法是基本同时开展的,而与南直隶相比,北直隶在农业上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北直隶的大地主都是军功贵族,土地都是通过战争封赐获得的,这些勋贵武臣非常配合变法在农业上的政策,无论是摊役入亩还是清田,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基本没有阻碍.而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北方耕地受到土壤和水热条件的限制,粮食产量天生就不如南直隶,南直隶是天下粮仓,而北直隶哪怕用了化肥也只能勉强吃饱。

  当然了,南北直隶的变法成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指标体系,北直隶的亩产量和总产量都被人为系数配平过,所以农业上南北直隶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北直隶主要落后的地方是经济,这里除了跟蒙古人有些商贸往来以外,最多就是从天津卫跟朝鲜人、日本人有些贸易,但问题在于,走海路的话,其实朝鲜和日本的商人,更喜欢去登莱或者宁波这两个港口。

  那么北直隶有没有优势的地方呢?

  当然也有,而且不止一处。

  北直隶相比于南直隶,最大的优势其实听魔幻,那就是“文教”。

  文教方面,看的指标是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的数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人数,还有教师的功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