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破窗
>   “今日既然是在国子监,便叫太学之会吧,如何?”

  几人纷纷提议,而国子监司业王允绳这时候说道。

  国子监最早时期的原型是两汉时期的国家最高学府“太学”,以前是没有国子监这个东西的,到了杨坚篡周建立隋朝的时候,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三年,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寺,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以后的朝代就在“国子监”和“太学”之间来回切换,国子监监生也经常被习惯性地叫成“太学生”。

  返回:(2)/

  “可。”

  孔庙之会,国子之会,终究是不如太学之会好听的。

  而有了这么一茬子,整体的气氛也开始稍稍放松下来了。

  虽然辩论上的唇枪舌剑,危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真刀真枪。

  但是比起刚开场那股紧张感,这样的放松却更容易使得人们保持平静和思考的状态。

  毕竟在这种环境之下,谁还有闲工夫去思考其他?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保证自己尽量少犯错,而既然是学术讨论会,那就只需要将各自所认同的理念摆到台面上来争辩就足够了。

  所谓辩论,也并不是一定要跟吵架一样吵翻天,只要能让别人觉得,你坚持的是有理有据的就可以了。

  而跟刚才对会议命名的热烈讨论不同,到了金壶抓阄的时候,整个过程却显得安静无比,除开姜星火和姚广孝等寥寥数人外,其他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面前的纸团上面。

  孔希路抓的阄,他周围的每个人的神色上,似乎都略微带些激动和亢奋,毕竟今日的太学之会,是一定能载入史册的,因此甚至有人还有一些紧张,唯独孔希路,一脸茫然地拿着手中的纸条,左看右看,不解其意。

  因为这张纸条上面,只有两个字。

  “破窗。”

  什么鬼啊?

  孔希路抓住纸条,似乎想要使劲揉捏,想把这张纸的含义从纸上给揉搓出来,不然他感觉浑身难受,就像是身上有蚂蚁在爬一样。

  他看了眼姜星火,终于理解了参加科举的考生到底有多恨从四书里“截字拼题”的考官。

  孔希路的不正常表现,也让周围的人察觉到了。

  怎么回事?

  难不成今天一上来就是决赛?

  以往不都是先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吗?

  孔希路有点懵,但周围这些人此刻却是都感觉自己清楚得很,第一个抽到的辩论题目绝对不简单,所以才会让孔公都一时犹疑不定。

  因为在开始之前,皇帝就已经立了规矩,吏治问题是无可争议的,整顿吏治是原则性问题,不需要讨论。

  所以,就剩下了主要两个方面,即世风和学风。

  世风,也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带出现了新经济的萌芽,表现为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大城池商业的繁荣发展,日益发展的萌芽,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革新,,促使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即以手工业工人、小商品生产者、工场主和中小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

  新兴市民阶层,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