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京营
兵部右侍郎师逵是个很着名的清官,但他为人处事比较死板,竟是真的扭头问旁边的左侍郎乔稳道:“咱怎么没这个待遇。”
“唉”
乔稳叹了口气,只说道:“不招人待见呗。”
该来的已经差不多都来了。
五军都督府这头,曹国公李景隆在安南当太上皇,魏国公徐辉祖在北京喝西北风,剩下的几位国公,按座次排序是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荣国公姚广孝、定国公徐景昌.前两位是五军都督府实际上的正副手,老和尚是以前负责军需后勤和统筹的,徐景昌则是现在军方的财神爷。
至于侯爵,洪武开国侯爵这边,随着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的过世,已经算是凋零殆尽了,来的都是二、三代靠边站的侯爵们,属于是今天正式被切走权力蛋糕的那批人,没什么发言权,安陆侯、凤翔侯、栾城侯等,现在都坐在角落默不作声,虽然有发言的权力,但肯定任人宰割不敢出声就是了。
没办法,谁让南军打输了呢?实力配不上位置,那保住荣华富贵都是极好的结局了,再多的肯定不用奢求,这也是为什么安陆侯会在两淮盐税案中果断弃卒保帅。
而稍微能说上几句话,但话语权不大的,就是靖难勋贵里的侯爵们了。
这里面包括代表大宁系的思恩侯房宽,代表蔚州系的安平侯李远和靖安侯王聪,代表水师的武城侯王聪。
除此以外,就是燕军嫡系以及河北系的侯爵们了,两者其实就是从龙时间先后的关系,在朱棣心里肯定有远近之分,但从外部来看,基本上是一体的,包括永康侯徐忠、武安侯郑亨、成阳侯张武、同安侯火里火真、泰宁侯陈珪、成安侯郭亮等几人。
总的来说,武臣这边就是能拍板的公爵们多说几句,作为代表的靖难侯爵们少说几句,洪武侯爵们闭嘴,其他伯爵一律靠边旁听。
不多时,朱棣也到了。
朱棣此时也是一身戎装,满面肃杀之气,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让人望而生畏。
来到众国公面前,朱棣撩起裙甲,在上首位子端坐,目光如电,威仪赫赫,扫过堂下诸将后,目中掠过一道冷芒。
“众位爱卿!”
朱棣沉声喝道:“今日之会,朕有意改革体制,建立京营,欲推行新制!以往部分制度都要废除,今后便按新的规矩来,今日议定,若是以后谁再敢破坏规矩,那便严惩不贷,绝不宽容。”
众将齐齐称赞:“陛下英明!”
在姜星火的干预下,京营军制改革比前世的历史线提前了很多,前世是成于永乐,定于仁宣,散于堡宗,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不同,都是新兴的军功贵族们,为了从开国勋贵手里面名正言顺地拿到属于自己的利益,这是大势所趋,进行军改也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而且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演变,过去洪武开国时定下的军事制度,确实也不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朱棣既然下定决心,想必他也看透了一些东西。
朱棣点头,继续说道:“让成国公来说吧。”
成国公朱能作为大明军界的中流砥柱,年纪轻、资历深、能力强,是未来数十年内大明军界绝对的第一人,由他来主持军制改革,是理所应当之事。
朱能面前的报告很长,因为这次的会议非常重要,虽然之前基本都打过招呼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