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搞臭她
p;随即,刘晓迪就去找赵小强。

  关于这些,叶舟自然不知道。

  会议结束后,学校领导就惦记上了她篮子里那些东西,倒不是贪小便宜,而是想用这些农产品来当话题。

  比如,别人看到他拿着两根苦瓜,会不好奇地问:“某某教授,您买菜怎么就买两根苦瓜啊?”

  他就可以说:“不是买的,是人家送的。”

  ——谁送的呀?

  ——一个研究生去郊区调研,农民非得送她的,她吃不完,转而送给我的。

  ——哪个研究生啊,那么有本事?

  ——哪个啊?过两天你看七点的新闻,就能看到啦。

  虽然叶舟不是他们的学生,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一个学校的晚辈,四舍五入,也算他们的学生。

  叶舟带着篮子回到四合院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周朗回来了。

  他那双向来清冷的眼神,此刻却有藏不住的喜色。

  叶舟睁大眼睛,问:“是不是那个设备发挥作用了?”

  叶舟猜的确实没错,昨晚,研究所做出来的最新排雷器,已经被送到前线。

  今天中午,投入实战。

  有了这个设备,前线减少非战斗减员的情况,立竿见影。

  但是关于细节,周朗不能跟叶舟透露。

  他笑而不语。

  她心领神会。

  周朗转而问她这菜篮和菜是哪里来的,叶舟简单地跟周朗说了一下。

  “对了,你的事情办完,是不是要归队了?”叶舟心里是不舍的,如果能跟他一起回去,漫长的绿皮车才会相对好过一点。

  周朗说:“暂时应该走不了。校长给军里打过招呼了,教材的事情,可能还需要我再腾出一个星期来。”

  叶舟掐指一算,觉得自己一个星期也差不多完事了,还有唐教授也一样,京城的事情基本都没什么事了。

  唐教授在这里一天,就被“薅羊毛”一天。

  一个个都想把唐教授调回京,但是她已经非常明确地拒绝。

  ……

  ……

  刘晓迪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全国日报社的一个记者。

  据说,这个记者跟之前报道大学生心理问题,无意中给叶舟洗白的孙记者在单位是竞争的关系。

  刘晓迪把薛文婷的稿子递给对方,说:“柴记者,希望你能把握这个让你一战成名的机会。”

  柴记者把稿子拿过来,看完后,眉心微微蹙起。

  这新闻稿子,确实很会用那些博眼球的词语和句子,也确实很会煽动情绪,但是从头到尾,没有数据支撑,没有相关当事人的采访。

  除了所谓的走后门堵研究生的人,有明确性的描述,其他信息毫无说服力。

  注意到柴记者蹙眉的表情,刘晓迪勾了勾嘴角,说:“柴记者,我听说孙记者在跟您竞争同一个的职位,他各方面都不如你,仅仅是因为写了两篇报道,就把本来应该属于你的职位抢了,你甘心吗?”

  刘晓迪无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