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何止是哑巴,根本是木头
下来的全都是穷苦人家。

  随着海岛驻军,以及随军军属们的到来。

  在杨红萍的组织下,才建立起来了学校。

  说是学校,其实也就两个班级。

  按照年龄分,八岁以前的要求上小班,八岁以上的一起上大班。

  这样一个班,勉强可以凑到十几二十个人,也方便节省师资力量。

  毕竟学校里的老师,原本就不多。

  学校就这样开了大半年,学生大部分都是随军家属的孩子,村民们的孩子没有几个。

  对普通农户来说,小孩子只要能下地干活,就是家里的一个劳动力。

  所以哪怕学校不需要学费,农民们也不想冒着可能吃不饱饭的风险,送孩子们去念书。

  倒也不能说他们目光短浅。

  而是他们只能看得到这么远。

  更远的地方,是他们看不到的。

  杨红萍希望改变这种情况,所以她一直在村民们中间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送孩子们去念书。

  毕竟只有念书,才能真正的改变贫穷。

  可是进展一直不好,学生们还是没有来。

  杨红萍绞尽脑汁之下,灵光一闪的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送鸡蛋!

  “……红大姐说,要是来学校里念书的同学,一周内可以分到一个鸡蛋。 所以这才让我跟村民们买了三只大母鸡,等着母鸡下蛋。就只刚才走到这里的时候,大母鸡突然的挣脱了,我和杨老师怎么抓都抓不到到。”

  林玉兰说到这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而后又笑道。

  “还好柔妹子和清浅听到动静,就出来帮我们一起抓鸡了。多亏她们两人,不然大母鸡要是跑了,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跟红大姐交待 。”

  这下子,事情的来龙去脉可算是解释清楚了。

  而江柔的注意力,却集中在——

  送鸡蛋?!

  在未来时代,超市搞活动,是送鸡蛋。

  买保健品的拉拢老年人客户,是送鸡蛋。

  app注册拉新客户,还是送鸡蛋。

  没想到,在七十年代,为了推广教育工作,还是送鸡蛋。

  这送鸡蛋,真是百试百灵的好方法!

  江柔听得津津有味。

  同时对杨红萍更敬畏了,不愧是老革命家,才能想到这么务实, 这么贴近人民群众的办法。

  江柔同时还注意到另外一点。

  她问道,“玉兰姐,这位是杨老师?”

  “是。她叫做杨珍珍。是下乡来的知青,也是来支教的老师。“

  林玉兰介绍着。

  刚才摔了一跤的杨珍珍,对着众人青涩又礼貌的笑了笑。

  “你们好,我是杨珍珍。”

  江柔这么走近了一看,才发现杨珍珍的年纪很小,看着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身上有着纯真的学生气息。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