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明的土豆与番薯
��白皮黄, ……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所以,从这几份历史记载看,土豆至少是在崇祯以前传入的。

  “对,就是马铃薯!”

  这玩意是一次晚膳的中的一道菜,崇祯当时大惊,找人问过后,才知道这玩意是外来传教士进贡给皇帝的。

  然后皇室的菜农又培育了一些,专门给皇帝吃的,以彰显它的独特和稀有。

  估计也只有少数的勋贵和大臣们吃过,但可能也是蒸煮出来的,好东西都白瞎了。

  “据皇室的菜农说,马铃薯如果肥力能更上,估算亩产可能达八到十五石。”

  看着震惊的众人,崇祯笑道:“这只是菜农的估算,毕竟没有大面积种植过,需要你去摸索,

  你的任务就是负责马铃薯的研究和推广,明日之后,你去找皇室的菜农学习一下。”

  “草民遵旨!”

  见宋应星答应后,崇祯看了陈经纶父子,这会儿他们也算是琢磨出此行的目的了。

  “二位如何看待番薯?”

  “若是能大面积推广,可成为水稻、小麦后的第三大主粮!”

  陈经纶立刻给了回应,继续道:“万历二十一年夏,父亲从吕宋冒死带回番薯,刚好闽中大旱,五谷歉收,

  父亲让草民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获得金巡抚的支持,试种成功后在福建推广,据统计,大旱中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陈经纶说这段话时,满是自傲。

  对这段历史,崇祯是有耳闻的,当即问道:“你们在长乐府种植的番薯亩产如何?”

  “番薯不挑土质,不挑地形,下地三到五石,中地六到十石,上地十到十五石,

  父亲在时,有一次竟然达到了二十石,可惜后来多次种植再也没有这个记录了。”

  一边的宋应星心中满是震惊,现在粮食产量只有两到四石,手中的马铃薯亩产惊人,但只是猜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这番薯竟然最低都是三石,最高二十石头,简直不可想象。

  王承恩和李若涟这会儿也才明白,为什么崇祯让他们去请宋应星和陈振龙的时候说这两人关系到大明国运了。

  想到这里,李若涟背后一股冷汗冒出,还好下面的人没掉链子。

  “陈经纶,朕若是没记错,你给金学曾上过一本自己编写的《种薯传授法则》,他又在你这本书的基础上写了一本薯类的专着《海外新传》,对吧!”

  “陛下圣明!”

  “若是朕让你专职在大明推广番薯,你可愿意?”

  “臣愿意!”

  陈经纶立刻跪了下来,他儿子陈川桂也跟着跪了下来。

  两人都面色满是激动,眼中竟然有泪水在打转,这一幕弄的崇祯有些错愕了。

  过了片刻后,陈经纶情绪得到了缓和:“陛下,父亲去世前,念念不忘番薯的推广,嘱咐草民以后一定要大力研究番薯,提高产量,

  这几年草民也没有闲着,一直在研究番薯的种植,写出了《种薯传授法则》,�